第十四章:与哥萨克人的初次交锋(1 / 2)

得到哥萨克人的回信后,伊尔哈木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愤怒,反而是有那么一丝丝爽快。

伊尔哈木本身是直来直往的性格,自然也喜欢直来直往的人。

但如何消灭这股势力,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诚然,以喀山国如今的兵力,若摆开堂堂之阵,则就算二倍乃至三倍的哥萨克人也不够喀山正规军打的,毕竟全部的哥萨克人也不过数万而已,这里面还算上了在草原上游牧的另一个哥萨克族群。

哥萨克人是一个兼具游牧、渔猎、劫掠等特性的族群,他们在哪里落草,就以当地的特点进行生产。

在草原的哥萨克人就演化为了游牧哥萨克,在海边、深林里的就演化为了渔猎哥萨克,他们的统一特点是当自身产出不够时就会到周边的村落里打草谷。

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武装力量与组织形式也有所区别。

游牧哥萨克一般在乌克兰地区广袤的平原上进行游牧生产,他们神出鬼没,又有很多大牲畜,所以他们用轻骑兵做为主要的作战力量,他们善于突袭和游击,常常会有一队哥萨克骑兵上午刚在a国截完道,下午又出现在b国的官道上,夜晚又回到c国的公社里休息这样的情况。

随着喀山国对火绳枪科技的不断探索和运用,游牧哥萨克中出现了许多携带土制火绳枪的骑兵。没人知道他们是在哪里炼的铁,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公社具体在哪里。所幸现在因为喀山国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增强,使得这群游牧哥萨克大都跑到其它国家从事生产,只是在过不下去时会偶尔到边境截个道什么的。

在喀山境内频繁出现的大多是渔猎哥萨克。渔猎哥萨克以轻舟快船而闻名,他们的船十分小,一般最多只能坐五到十个人,靠桨和帆来提供动力,在第聂伯河与顿河中穿梭,没人知道他们会在哪里捕鱼,也没人知道他们在哪个森林里打猎。反正只要他们从山河湖海得来的不足以维持族群的发展,他们就要向其他人讨要生产资料了。

五天之前,伊尔哈木就曾与李书源商讨过关于哥萨克人的平定之策。

首先就是剿与抚的路线问题。按李书源的思路,抚一定是优于剿的。剿,就只能两败俱伤,抚,最差也是维持现状。

而伊尔哈木的意见却是剿,对于一个刚刚上位的君主来说,没有什么比痛痛快快剿一次匪更能快速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影响力了。

在李书源的反复劝说下,伊尔哈木终究还是同意先行招抚之策,等到良策用尽再行刀兵。

谁知一道书信送过去,得到的却是一顿痛骂。

伊尔哈木表面愠怒,心里则是乐开了花。

就在伊尔哈木在太武府点兵遣将的时候,李书源拦住了他。

“陛下,您真的想好要剿这群哥萨克人了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