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章:徭役(1 / 2)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由校跟方从哲双赢了。

秀才也是读书人,天下士人的反应也不会过激,反倒会欣喜若狂,毕竟是多了一条平步青云之路。

“不错,内阁要尽快谈论出结果来,一县到底要有多少吏员?六房书吏实在是太多了!”

“既然朝廷要发放月俸,人数不可多,要精细划分。”

“设专门的税吏,设专门的巡捕班。”

“首辅,日后知县、知府,巡抚的考核升迁,都要跟商税多寡,官田增加,田赋收取情况而定。”

“优者升,中者斥,劣者贬。”

“为防止地方坐大,豪强害民,吏科也不许本地就任。”

“内阁写出条陈,送司礼监披红。”

“朕已经准备将田赋加到每亩四钱,将徭役彻底废除,作为朕登基之后的第一封诏书。”

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韩非子在战国末期,对徭役深刻的理解。

明代徭役分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

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三为杂泛,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

大明朝建立初期,整个国家百废待兴,虽然太祖采用的是渔民休息的政策。

但是整个国家需要基础工程的建设,比如兴修水利又修缮桥梁等等,粮少官少,就只能继续沿用暴元的徭役之政。

一般以田产以及税粮的多寡来分摊徭役。

田地或者税银多的地区,承担的徭役任务也就多,而田地或者税银少,徭役的任务与体量就会小。

不过,随着大明历代天子修改,徭役终于也失去了公平性,尤其是现在,只要有钱,便可免去应承担的杂泛或者均徭。

但徭役里还有个漏洞,只因徭役有免政策,导致服役群体长期固定,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徭役优免也是民怨之一。

皇亲国戚、勋贵,还有数目庞大的读书人。

大明朝一直优待读书人,但根据头衔不同,所能获得的优免徭役数量也不同,而其中层级最低的秀才,家中可有两人免除徭役。

军户,匠户,百工都是免徭役的,但这也是概念偷换,因为他们属于固定职业的服徭役。

这里面玩出花的,是数目庞大的读书人,因为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免除公粮和徭役,赋税,还能使奴唤婢。

狗不理的范进老先生,中了举之后,立刻成为风云人物,就连平日里看不起他的岳父,都要下跪请安。

所以为逃避公粮,徭役,不少农户会把自己卖身给举人老爷,而后朝廷能收缴田税,徭役,公粮就越来越少了。

比如嘉靖爷年间的徐阁老,他老人家就有良田十八万亩,半个松江县都是他家的。

当然,土地的大头还在各地藩王手上,他们的子粒田,就够一省之民耕种。

“臣遵旨。”

“但臣不明,日后河道、皇陵,官道,漕运所需之劳力,从何处调配?”

徭役是恶政,早就该废除,即便是拥地二十亩之中农,也会因为均役而破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