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留法(1 / 2)

蔡元培虽然在为官方面能省就省,但他脑筋很活络,并不死板,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

蔡元培对李谕说:“疏才,我还有一件事需要找你帮帮忙。”

李谕道:“尽管说便是!”

蔡元培说:“(张)静江、(李)石曾、(吴)稚晖还有(汪)兆铭他们都来了京城,要学你办一个留法学务处,或者叫做留法勤工俭学会更合适。”

没想到国党的四大元老都到齐了。

李谕说:“属于留学基金性质?”

蔡元培点点头:“我们想倡导青年人赴法留学,但我们几个都是在欧洲留过学的,知道学费甚巨。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想到了勤工俭学这个法子。”

李谕说:“您的意思是,把每名学生的留学金降低,让他们到了法国自己想办法?”

“是的,”蔡元培说,“这是个大胆的想法,我不确定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法国谋取到工作,但也是不得已为之。我仔细考虑过,如果把每个学生的留学资助费用降到600元,也就是以往的三分之一,就可一下多出两倍的学生赴法留学,益处不可谓不大。”

李谕摸了摸下巴说:“蔡部长的想法很有道理。”

留学欧美确实贵到离谱,但如今欧美的教育质量也实实在在远高于近邻日本。

蔡元培说:“论欧洲的人脉,就连驻法公使都比不上你,所以我冒昧请求疏才帮助将来的留法学生找到兼职工作。”

李谕轻松道:“我还以为什么事情,帮助同胞学生找点活儿干是应该的,不难做到,甚至我还能让他们在欧洲的顶级工厂里积累经验。”

蔡元培喜道:“我就知道疏才有办法!此前我找袁大总统,刚提了个开头,他就说细节上的事不要烦他。但我去找外务部,陆总长同样没什么具体的措施。这个内阁啊!不知道说什么好!”

蔡元培等同盟会成员心里都清楚得很,由袁世凯代替孙担任临时大总统是一个错误选择,但却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选择。仿佛不成熟的树木只能结出不成熟的果实,急就章似的辛亥革命以后只能默默地吞咽它的青涩味道。

而且单就1912年初的情况来说,没必要夸大袁世凯个人野心与谋略的作用。

除非革命能继续下去,否则只有袁世凯才能收拾局面。

革命阵营既然不能实现六路北伐,甚至也不能控制南方全部地区,便只有妥协一条路。

经常看历史书或者看历史正剧的都能发现,久经宦海浮沉的老官僚大多善于揣摩他人心理,工于心计的袁世凯尤其善于此道。

他先用忠诚的姿态欺骗了清朝皇室,然后用信守共和欺骗了革命党人,接着用统一和秩序欺骗整个资产阶级,为他登上总统宝座铺平道路。

一套组合拳打得很熟练。

李谕说:“法国大革命经历了几十年浮浮沉沉才告一段落,我们只是刚开始。”

蔡元培说:“如此说来,更应该让学生去法国与美国留学,放眼西洋,只有这两个国家与我们一样不是君主立宪国。”

“确实如此,”李谕说,然后问道,“留法勤工俭学会现在有学校了吗?”

蔡元培说:“我只将将凑出了安定门内顺天高等学堂的几间房舍作为预备校舍。”

李谕说:“我在京城时间长,会帮着想办法凑齐房屋。”

“有劳疏才!”蔡元培喜道,“我们这就去校舍看看。”

国党四大元老在这件事上挺用心,专门编了《法兰西教育》一书,分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卫生教育与实业教育、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教育学与群学教育等章节,详细介绍了法国教育的情况。

来到相对简陋的校舍时,李谕发现他们还找了一位法国人来当老师,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中还有女子。

蔡元培对李谕说:“说起来当教育部长还是有点用的,不然连这点校舍都搞不定。”

然后蔡元培招了招手:“齐校长!”

校长是齐如山,李谕此前在法国时见过他,一同听过歌剧。

齐如山拱手道:“蔡部长,李院士。”

蔡元培说:“疏才已经应允,将来咱们的学生到了法国,他可以帮助勤工俭学生找兼职工作。”

齐如山也高兴道:“李院士帮了大忙!我还在想,如果仍旧让学生去巴黎磨豆腐,恐怕无法满足这么多学生的学费需求。”

三年前,李石曾便在巴黎创办了一家豆腐公司,破天荒地把勤工俭学这条路大大拓宽。

洋人对中国的豆腐一向情有独钟,公司效益说得过去。

李谕让他们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客气道:“不用再谢我了,真的只是举手之劳。”

留法勤工俭学会,这个忙真心不帮也得帮。

后来由于一战影响,国内汇款渠道断了,这些留法的学生生计遇到了很大困难,国内帮不上忙。

李谕那时确实比李石曾等人更能提供助力。

另外,别忘了一战时期还有相当多华工被派去了法国,乃至形成了未来一股绝对无法忽视的革命力量酝酿地。

李谕看了一圈学生,接着问道:“今年就会派往法国留学?”

齐如山说:“会选一批考核合格者出去,其他的则要继续上完预科班。”

李谕说:“贵校的进度着实紧凑。”

留法预备学校同样秉承了勤俭特色,学费一个月六元钱,整个学校除聘请了厨师,其他一切校务全都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

总体上看,这帮学生与以往赴欧美留学生区别很大,特点很鲜明——穷。

不过穷也是相对的,一般人家仍旧负担不起,但蔡元培已经竭尽所能大大降低了费用。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第一批派去法国留学的学生,就有许多人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比如后来的北大教授李书华、李宗侗等。

其中的女学生郑毓秀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

留法的事情需要慢慢来,第一批出发得等到年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