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知,前面是辽河出海口,河面很宽,不如我们往上绕路,从广宁那里过河?”
辽东军大部分都是辽东人,对当地的地形当然熟悉,再往前走就是辽河口了,他们可过不去。
吴三桂摸了摸下巴,刚长出来的胡须还是毛茸茸的,带着几分青涩。
“不必了,这一路过来,都没遇到鞑子,我们靠近辽河,先看看对面在干什么,有多少人。”
他可是记得他舅舅祖大寿的话,他的首要任务就巡查这一路上是否有鞑子的踪迹,然后才是查探敌情,攻打一个已经成形的营地不是他们骑兵能干的活,毕竟使者不光会威胁人,还会观察对方的营地建设规模和结构。
“同知大人,前方海边挖了很多大坑,看样子应该有人在那里盖什么东西。”
前方的夜不收回报的消息,让吴三桂精神一振:“走,去看看。”
十几里路一瞬而至,看到海边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上百个大坑,吴三桂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是年纪轻,阅历少,并不是傻子,这些土坑每个都长达五六十丈,宽十几丈,深度更是有两丈多,看样子还没有挖完,这他娘的要多少人专门挖土?
人数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古代最麻烦的就是组织人手,这样的工程,放在大明朝廷也很难组织得条理分明,但雷家就这样干了,而且看来还没出岔子。
“同知大人,请看对面。”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挨着辽河的最东边,亲兵递过来一支单筒望远镜,指着河对岸示意他看过去。
“直娘贼!”
等得他看清楚望远镜里面的情形,忍不住就骂出声来。
对面的那片营地蔓延出去不知道多远,密密麻麻的木头房子连他的望远镜都没有看到头,里面人来人往,都在各自忙碌,怕不下十万之数。
“等等,那是什么?”
刚才镜头里面一闪而过的白色,让他疑惑了一下,马上将镜头转了回去。
“盐!”
吴三桂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再次紧紧的盯着那几堆白花花的小山堆看了又看。
即使隔着几里远,他也敢确定,那就是盐,堆成山的盐。
“我说这雷家如何敢这么嚣张,原来是在这里建了盐场,有钱当然就有兵,多半是和鞑子合作,靠着为鞑子输送食盐来求得他们庇护,对,一定是这样。”
从马鞍上的挎包里掏出纸笔,刷刷刷的就写了一封信,递给亲兵:“马上回锦州将此信送与大帅。”
他却是不会回去的,他带的是骑兵,打不过走就是了,作为先锋队伍,试探敌军的实力也是应有之义。
当即拨转马头,带着人往北边的广宁而去。
李长生当然是盯着这边的动静的,看到他们掉头向北,对比着地图一看,就明白了这伙人的意思,马上汇报给了雷富贵。
虽然雷富贵只是大家的后勤大主管,但也是雷少爷的亲爹,第二师想要干点大活,自然要先汇报一番。
老爷子懂一点,但不多,毕竟靠说书先生那点故事肯定成不了军事天才,只能嘱咐道:“这事你何不给魏安国送个信?他在辽阳,也就在辽河上游,这伙人往北去,不正是离他越来越近吗?”
闲得发霉的魏安国收到信,一蹦老高,这段时间他天天就是巡查一下城内房子的进度,派人往北看看鞑子的动静,然后将让手下的小崽子们散出去,一边搜寻散落在乡间的鞑子,一边打猎给大家补充肉食,已经要闲出鸟来了。
现在看到有人敢来触雷家军的霉头,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赶紧叫来参谋,商议如何修理这批人。
参谋们兴冲冲的来,一听说对方只有几千人,马上就没有精神。
“几千骑兵?他们怕不是以为咱们是好捏的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