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天子失其权威,国家失其法度,天下失其纲常。
既然兵强马壮者即可割据为王,即可举兵作乱,那谁不想作威作福?
以往依靠律法、纲纪能解决的问题,现在直接就举兵而起,既报私怨,又谋功利。
很显然,荆州、扬州现在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各地守相、县君长吏、豪强酋虏皆以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所以观衅而动,一有良机便起兵作乱,使天下动荡不安。
而庞统建议孙策现在做的便是,立纲陈纪,以示天下江南之已定。
若江南之民皆看清如今形势,自今日起,往后一两百年,江南皆孙氏天下。
这些豪强、郡守们就不敢再随意兴兵作乱了。
毕竟如果无法推翻孙氏统治,那贸然作乱,就会面临数万大军的围剿。
在生死面前,他们自然会格外慎重。
而能够安定一方,使纲纪立于疆土的诸侯,那自然是不同于那些竖夫崛起,朝生暮死的割据诸侯。
不要看不起这一点,或者以为这一点很容易达成。
天下那么多英雄豪杰,分散于各处郡县,之所以未出仕者,就是因为很难找到这种能够振纲肃纪的诸侯!
绝大部分都是割据一方,趁乱劫掠的乱世诸侯,其业必不长久。
就如吕布所感言,关东之地,县县称王,郡郡做帝。
然而这些乱世草头王,势业必终将无成,他们也不懂得什么纲常民心,更无雄才伟略。
包括汝南的豪强李通、泰山的豪强臧霸、西凉的诸侯马超、甚至曾经割据一方的吕布,这些人哪怕兵势昌盛一时,也注定会衰落败亡。或败于部将反叛刺杀,或败于粮草断绝瓦解。
这也是为什么天下的许多英豪,明明比一些英雄、君主拥有更庞大的部队,更丰裕的府库,却也倾献家訾,率部而投到某位英雄的麾下。
甚至传其如朱元璋,只带了二十四个人,就能先招降张家堡三千民兵,又招降秦把头八百余人,然后在定远,数万元军投降,朱元璋轻而易举的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从而开始了乱世争锋之旅。
历数诸夏历史上,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等开国之君无不是如此,引得天下豪杰纷纷投效。
当然如今天下的曹操、孙策、刘备都是这般英雄,在刘备身上的表现可能还不明显。
但在曹操、孙策身上,真的是显露无疑,他们俩人不论部队开赴到什么地方,都可能遇到当地的豪杰、名士率部投附,从之助战。
这便是因为这些豪强很清楚,自己没有英雄之才,不足以终成大势,必须托付于某位英雄的羽翼之下。
而孙策和曹操,都展现出了这种能安天下的雄才大略。
不要看曹操动不动屠杀,仿佛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但他跟董卓有极其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曹操一直在用儒皮法骨的法家思想在治理地方。
在他已经安定下来的郡县里,他绝不允许任何劫掠!甚至伤及百姓财富都不行。
割发代首的故事是真的存在的。当时常出军平叛,行经麦中,于是曹操下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们经过麦田皆下马,扶麦以相持,当时曹操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
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曹操却说:“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就这种维护律法纲纪、法度威严的做法,就合该他曹操称雄于天下。
于是对庞统的建议,孙策非常郑重的回道:“盖国之有纲纪,犹行者之有舟车。行无舟车,则水陆不通。国无纲纪,则政教不达。孤将谕令为出治之纲,而令行禁止、慎始要终。使良将名臣督师三万以镇荆州,同时令长吏立纲陈纪,告谕百姓。”
使良将名臣驻军三万在荆州,是为了武力震慑这里的所有强宗骁帅们,使其不敢妄自发起叛乱。
只要荆州没有动乱不安,逐渐稳定下来,人心将逐渐平复。
然后地方长官再重申法律,陈述纲纪,使百姓从之如流,则荆州将日渐安定。或许有野心勃勃者依旧会掀起叛乱,但在人心思安的大势下,绝对难以掀起什么波澜。
庞统继续说道:“至于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减赋,务俾人沾实惠,靡托空言,则有土有财,足食足兵,将航海梯山无非公家府藏。世安在身为人主,富有江南,何患财用不足哉?愿将军即日告谕百姓,大沐恩泽,此臣之所愿也。”
孙策露出笑容,庞统最后之言,就非常符合他淳朴的气质了。
他没有说任何假大空的道义之类的,但直切孙策内心之所想。
要赢得民心,不能说什么无用之话,最重要的一定是轻徭减赋,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让百姓民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果然不愧是善长于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的凤雏啊!
得此奇才,焉能不安定天下?
孙策立即起身,郑重的对庞统说道:“卿经学思谋,实乃荆楚之冠也。以君才学,非可禁锢百里之地,宜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愿举卿为荆州别驾,以施行此立纲陈纪之策,安定人心,镇抚荆州!”
至于荆州牧是何人,这显然不是现在孙策的地位可以任命的。
孙策自己才只领扬州牧,所以不可能再任命一位荆州牧,他庞统就跟虞翻一样,都是代孙策治理一州的大宝贝。
别驾从事本就周流宣化于万里,其任居刺史之半。
孙策这个领荆州牧、扬州牧的将军不过问具体的政务,两人的这个别驾从事可要说是政务方面就全担州牧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