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屯田与江东犁(1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7503 字 2023-05-20

丹阳郡境内的风云诡谲,叛乱云起,已经跟眼下孙策没有多大关系了。

他本人受创,部队还在整编,只能将一切全权托付给自己舅父吴景。

不过孙策十分慷慨,吴景和孙贲率军平叛,孙策给二人都赠送了大量器械、辎重。

每人有长矛、重戟两千支,刀剑千柄,弓弩三百副,此外战马也给了二人各二十匹。

除了给军队所需,给他们两个人亦每人有黄金百斤,布帛上千匹。

黄金百镒自古以来就是国士、上卿才能享有的待遇。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这个时代哪怕酒后轻狂作诗,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里面能畅想的极致也就是黄金百溢尽,资用常苦多。

这波慷慨,成功让吴景、孙贲都感受到了宗族都因为孙策顺利创军建业带来的财富。

他们也是胸怀抱负,得到上千匹绢后皆与兵械一同分给了军中将士,然后拔营出兵,平定叛乱。

而清静下来的孙策则把精力都放在了屯田上面。

屯田是个十分细致的活,可不是把人带到一片荒地,就轻松完事了,曹操的屯田前后经历了大量官吏的修缮制度,历经多年才算有了章程。

孙策麾下负责屯田的都尉刘由也是整理了厚厚一沓的典章制度,他本来打算在大帐里向孙策汇禀,但孙策坚持要亲自到屯田之处看看,于是两人便迎着春风走到江边。

屯田的部队总共有一万一千余人,其中有不少是招徕的难民,甚至是战场上溃散的樊能士卒,走投无路被重新吸纳进来。

这些人都已经集合在牛渚营下,日后将在江东这片土地上安家置业。

江南的春季要比北方温和些许,春风迎面吹拂带来的已经是凉意而非寒意。

看着原野上忙碌起来的屯田士卒,孙策只感觉心情舒畅而轻松,就连腰腹间伤口的疼痛都好像缓解了许多。

刘由担忧的问道:“将军宣称受创以引蛇出洞,这般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众人之前没问题吗?”

“有什么问题?”孙策轻松一笑:“人都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我受创的消息传了出去,你现在就算郑重告诉豪强们,我没有受伤,他们也不会相信,会以为我们是在安稳军心,意图震慑众人,稳定局势。”

“再说,我们都已换上粗布麻衣,不靠近根本难以认出我等。不用杞人忧天了,跟我讲讲屯田事宜。”

说起正事,刘由立即神情肃然,手指牛渚山下:“樊能所部在这里驻扎了一年有余,不仅征战不休,且军纪十分败坏。附近已经几乎没有人烟,大量农田被荒弃,甚至有两三处豪强庄园都被废弃,里面死尸枕藉。”

“所以我打算屯田之处就选在这里,尽量不与县中豪强产生冲突。”

孙策撑刀站在江畔土坡上,看向山脚下生机勃勃的画面,真的是不能理解这些乱世诸侯,这种欣欣向荣局面难道不好吗?

他们闲着没事到处去烧杀劫掠、竭泽而渔究竟是图个什么。

樊能、于麋这种目光浅薄的将领如此,就连曹操这种乱世枭雄也是如此。

偌大个许县杀到了几乎没有人烟,一个官吏去屯田,随随便便就能招募到十几万百姓,开垦出上百万亩良田。

曹操十几万人在许下垦田上百万亩,孙策这万余人在石城县开垦个十几万亩两田应该也是不在话下。

所以孙策深吸了口气,回复道:“就按你所说来吧。也没有必要对豪强太过忍让,豪强不会因为我们忍让就欢迎我等。况且他们连樊能之流都不敢拼命,被杀戮劫掠,甚至索取妻女,终究难成大事。”

江东豪强的抗拒是无法避免的,这不是一味忍让或者暴起杀戮能轻易解决的。

双方就是在打打和和,投降复判中纠缠多年,最终才能融为一体,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姿势,享受生活。

刘由立即躬身领命:“诺。我会以屯田为重,尽量开垦荒田,灌溉水利。”

“嗯,目前一切以军需为重。我们距离入主丹阳,安抚豪强这一步还差的远了。屯田进度如何了?”

“我已在军中选人才百人,担任劝农官,诚兴水利,教民力田。”

“不错,举力田是古来善政。”

力田也就是孝悌力田中所列举的人才。分别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在中原善于农耕,能指导附近乡邻,掌合节气,顺应农时,进行农耕生产的农夫就是重要人才。

官府逢年过节,劳赐百姓,三老和孝者能分到五匹布,悌者、力田也能分到两匹布。

由一百名耕种经验丰富的百姓担任劝农官,每人指导一百名屯卒耕种,是个快速回复生产的好办法。

人啊,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这一百名劝农官都能发挥积极主动性,就会有一百多处垦田点迅速扩张,农田一亩一亩被开垦出来,很快就会漫山遍野。

刘由介绍道:“丹阳战乱相较于中原还是缓和不少。大量农田也就荒废一两年,除掉田间杂草,重新耕犁,很快会恢复生机。只是这里终究比不得中原肥沃,良田有限,不少劝农官不得不焚烧瘴木丛林,驱逐瘴气,新垦荒地。”

孙策当即摆手,说道:“你这看法我极不认同。江东这里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只是开发不足,所以才显得蛮荒凋敝。终有一日,天下会有共识,江东熟,天下足。”

孙策现在脚踩的这片土地可是后世南京啊,距离建业城只有寥寥百里,六朝古都,江南繁华,就在这里一幕幕上演。

他具备了发展农业,富甲一方的一切条件,甚至足以支撑起建业这座江南的商业中心。

如今灌木丛林遍布,只是没有人大举开发这里而已。

孙策相信,只要自己肯投入精力,推动内政,发展农业,这里必定会富庶文明起来。

但事情也没孙策想的这么简单,能发展起来,数百年来早就有人发展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