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他们下去了之后,君王后无奈的发出了一声叹息。
齐王建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他让君王后越来越失望了。
“阿母!”齐王建小声对君王后说道:“学宫那些老学究昨天来找孩儿哭诉,他们说新法是在刨祖宗的根基!”
新法大肆的提拔民间的寒门学子,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办学堂,让孩子们免费读书识字。
田假在琅琊时就深刻注意到孩子们是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必须要重视起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举个典型例子,二次世界大战时,岛国人口识字率平均90%多,我国只有10%几。
这在平时似乎看不出问题,战争爆发时。我国拉起来的这些文盲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在同等的训练下,远远不及那些识字的青年军。
滇缅会战时,我国派出十万远征军,为了凑齐这十万远征军,国内不得不去征集那些识字学校的学生,组成青年军。
战争中认识字的士兵,和不认识的字士兵,他们单一的作战能力也许区别不大,但集合起来的时候,两者的战力就会形成巨大的对比。
明清的时候,我国政府还在固步自封,谭嗣同曾上书要求新办学堂,效仿西方,设立小学和中学。
清政府竟然回复:“思想过于超前,天朝不屑于洋人之奇淫技巧。”
满清政府将知识视为奇淫技巧属实奇葩。
田假作为先知帝,他知道对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如果不让那些穷苦的孩子们读书,资源始终掌握在齐国的大家手中。
普通百姓连字都不认识,要如何为官呢?秦国统一天下后,派遣到各地的县令和县丞,这些人都是从军队里出去的那些有军功的将军。
让将军去当县令,他们的治政水平可想而知。
秦国如此做,也是因为实在缺乏基层官吏,识字的人太少,实在是无法凑齐精良的官员。
只有让孩子们去读书,让他们掌握知识,这样官府才能培养出一些精英,利用这些精英去和世家门阀竞争。
田假没有搞出科举制,只是因为目前是乱世,这项制度还不够成熟。察举制则非常适合当下的国情。
察举制选拔的官员,必须要识字,田假可不想学秦国,让那些有军功的将军跑去做县令。
但是在各地兴办学堂,让孩子读书这种利国利民的事,实实在在的让稷下学宫的大贤们感到了危机。
从前这些大贤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名声广收弟子,他们的这些弟子也可以到各地各国去为官。
凭借自己的名声,大贤们可以在齐国得到极好的待遇。
现在大量出身底层的琅琊系官员到各地为官,大贤们觉得他们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大王!”君王后也知道大贤们的想法,但眼下这种情况,君王后也不能和大贤们翻脸,只好说道:“如果今后那些老学究再去找你哭诉,你就让他们来找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