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自我的舞台
之前说过,自我意识集团内的各级分身们实际是不进入虚拟亚空间体系各个维度次元中的。它们把自我意识焦点按照当下的状态如实地映射入各阶各界不同的虚拟亚空间体系里,在不同的舞台上形成自己的种种角色。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意识体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舞台与故事中分别出现,并装扮成各色的角色。
自我意识团中担当超我意识的本我把自我的法身化身投射到第一层虚拟空间中,在虚拟本源里建立一个与自我意识群体对等的形象。
其它面向上的本我意识则按照自己认知倾向的不同,自主决定到哪个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意识面向里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意识面向有些需要初创,有些则早已成型,本我需选择在其间构筑或进驻、创建或加盟、设立或进入到某一“界”面里。
不同界面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意识频率是不同的。意识频段的差异导致低频意识无法察觉高频意识空间的存在,更无权访问。但高频意识可以自我降频进入到低频意识空间中,显化成任意角色,并与那个空间内的其它意识互动。
这里所谓的高频意识只代表它的修为在某一领域上达成了很高的成就,拥有了高频意识能量和多维非线性时间觉知力,并不代表它的知见与智慧在其它的意识位面上也是全然通透没有偏颇的。就好像一个满级的魔法师可能对刺客职业的技巧仅是一知半解,如果进入到一个被定义为魔法全面无效的界面里时,就很被动了。
意识频率与显化频率是连续性的,但意识认知的觉悟是存在阶梯的。这阶梯形成了意识的频段,导致意识显化的界面也形成了明显的阶梯性疏密频段。在各个频段里各自有自己各异的、明确的探索主题和规则设置。不同的频段在空间内是相互套叠的,但在显化上是清晰分割的。这些平行存在的频段各自有各自的时间运作体系和内在规则之力,各自定制各自的内在规则之力与道德章程。
本我所在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中有着各种自定义的景色,其间各种人物角色的造型与性格也多由本我当下的自我理念塑造显化而来。这些人物形相与景色造型多源自本我在自己“创业”的历程中曾经历过的故事。在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里,那曾经历过的、向往过的场景、那自己最为欣赏、最记忆犹新、最难忘怀的片段被用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景色。
次级虚拟亚空间中人物形象的显化与设定,彰显了本我在现阶段的意识侧重点和理念认知、文化偏好、种族认同。所有的这些场景与人物造型,都是被意识虚拟营造出来的显相“皮肤”;用来构筑这些相的显像点,都是意识生成的意识能量微粒像素。
很多老派的本我意识懒得搞专属形象给自己,就是一大团光雾;自己空间也不显化什么特殊景色,很是内敛。但刚从高我升阶上来的本我意识,一般很在意自我形象与自我空间的装潢,力求富贵庄严、典雅殊胜,生怕别的本我看低了自己与自己的领域空间。
很有意思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序列内的自我意识群有着很近似的空间装修风格与造型趋向。有些高我甚至还会明显地保留着故事角色的意识习气,在对外显化自身形象时是穿金戴银、珠光宝气的,仿佛这些用意念幻化出来的扮相能彰显自身的尊贵;更是把自己所在的空间设定成黄金城、琉璃街、水晶屋,生怕谁不知道自己家里有矿、是暴发户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