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死后,他改名为道二。两年后,道二找到一处愿意收留他的大道观安顿下来,在道观里帮人看事、算命讨生活。
十个寒暑过去,道二终于混成了观中的老人,四十七岁时成为藏经阁的主事。闲来无事,他开始阅读大量的道家典籍,慢慢地不理俗事,一心修仙,渴望获得无尽寿元、奇妙神通,有朝一日羽化飞升。
要说起来,道二在这方面确实天资过人,很多玄妙的古典他总是能理解颇深,领悟其中精要;加上不喜世俗之事,也不好男女之情,不说是清心寡欲也倒是自然清净。不过在观中道长并不喜欢他,他的见解总是很具有颠覆性,甚至多数可说叛经逆道,与道长理解的道法截然不同,所以多年来就把他安置在后山藏经阁里,眼不见心不烦。
道二闲来无事,开始写自己前半生领悟到的东西,想为后世留下些自己的领悟与理解。自我剖析
道二回想自己的半生心得,这一生有三个师父:养育自己的地上仙人、梦中经常和自己互动的一团光影,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爱过的女人。
那是他的初恋。为了能迎娶她,他很努力地短短几年就成就了一番事业。婚后他继续努力来不断提升家境,可是一把大火中家宅被毁,山匪把一切洗劫一空。到最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爱妻与一个大公子有染,一切遭遇并非偶然。心灰意冷后他才明白老道长曾经在自己年少时说过的话。伤愈后他没有去报复,只是大醉了一场,然后踏着那条多年前出山时走过的路,又回到那清苦的道观中。
那山,那路,那树,那石,那夜空上的星辰皓月,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仿佛一梦,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是当年下山的少年现在是跛脚的登山客。他很奇怪自己并不怨恨这些加害自己的人,只是觉得自己如此当真地努力活着有些好笑。
想起那自己长大的破道观,想起那个犹如父亲般的师父,道二眼眶有些湿润。师父确实没什么本事,也没能教会自己太多让人惊艳的道理,但他那股子安贫乐道的踏实、淡然的随和朴实,却深深地影响了自己——这位地上仙,确实活得很贫寒,却从来不觉得清苦;话不多,也说不出什么大哲理来,可是那种持续的存在感,让自己的心始终有所依靠、有所依托,那就是家的感觉。
再有就是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那个光团了。开始只能在梦里看见它,后来在白天也能相伴左右。只是师父自幼告诫自己,和任何人不可说起它的存在,而它说给自己的一切,也不能与旁人学说。
来到现在这个道观的头几年,道二还年轻气盛,觉得这里这个道长误人、自误,曾经几次好心与同修和道长辩法论经,想要把光团的思想转述给他人。到后来他才明白,大道观内自成一个小社会,根本就不是什么清修之地,只是另一方世俗场罢了。谁企图破坏他人的既得利益、前途名声,那就是如鲠在喉般的存在,明着说相互学习,暗地里却各种下绊。
现在自己学乖了,终于明白地上仙的逍遥是源自他的无争与寡淡。道二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能独守寒窑数十载仍然安然寡淡。
也就是老道长地上仙的这一份坚守,让道二在红尘中进出时,心底最后还有一份清明的觉悟。
想到此处,道二俯身朝远方拜了三拜,感谢老道长对自己养育和守护的用心。
这时,道二身边一直陪伴着他的那个光球在他意识里说话了:“看来这五十年的时光没有白过,我们抓紧时间,把我们的书写出来吧。”
道二看着这个漂浮在空中只有自己看得见的光球,自嘲地笑了笑,又给它深深地鞠躬:“你啊,也陪伴了我半辈子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你是我的心识幻想,还是确有的存在,不过这也不重要,感谢你的陪伴,也感谢你这许多年里的帮助。
你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好吧,我早就不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疯子了。我们开工吧。我们要写的书叫什么名字呢?”
光团说道:“《性命圭旨》。这本书虽然还不能说是终究实相,但远比你以前能接触到的任何教义更贴近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