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1 / 2)

[标点符号是何物?这能力压百家,使我儒家出类拔萃?]

伏生带着疑惑,从右向左看去——先秦书都是从右到左一列一列竖着写。

一、逗号(,):一句话中间停顿的符号。

二、分号(;):一句话中间隔开并列分句的符号。

三、顿号(、):一句话中间的词或短语停顿的符号。

四、句号(。):一句话说完的符号。

五、问号(?):用在疑问句末尾,意味疑问语气的符号。

六、感叹号(!):语气较强的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符号。

七、引号(“”):引用词汇,经典,圣人言语的符号。

……

一共十四种标点符号,名称、绘图、加解释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大儒本略有些怠慢,读到第三种时微微点头只觉有些意思。读到第七种时霍然打了个激灵,目中神光大放!

他小心翼翼重新将纸张折好,高声大呼,急招吏属。

穿着官衣的小吏入内,没叫大人,深施一礼后道:

“老师。”

小吏是儒家门生,伏生于他先是老师,再是县令。称老师而不称大人,是亲近,也是传承。

“速召一众门生!速召一众门生!”

伏生一脸振奋,连呼两遍,中间没有给小吏留下应答时间。

小吏上次见伏生有这么强烈的情绪波动,是在咸阳儒府与淳于越决裂之时——那时是愤怒,此时是喜悦。

“唯!”

他被情绪所感染,这应声应得响亮、清脆,脸上挂着笑容迅速离去。

[能让老师如此欢喜,急召同门来此,定是对我儒家大有裨益的好事!]

一个时辰之内,南阳儒生都为伏生召回县令府。

入府之后,再无一人出。

月上中空,县令府灯火通明。

一个个年硕大儒神情振奋异常,脸上带有疯狂之色,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年轻弟子疯狂色较大儒稍逊,但亦是眼亮目明,为师长研墨、纠正文章誊写之错字,身上弄得满是墨汁也甘之如饴。

秦朝时期的典籍,所有字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标点符号用来分割,学起来极为不易。

读书的人往往边读边断,直到对文章能完全理解,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有言: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给书断句,能够顺利流畅的读下来,是能够背诵经典,理解书中所言的基础。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少典籍因为断句的不同,其意思便是南辕北辙,天壤之别。

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文章,使学习这件事变得异常复杂。

始皇帝批阅奏章需要到深夜才可,其中也有断句这一方面的原因。

而标点符号的出现,将使教育难度再次降低一大截。哪家率先用了标点符号,便能率先抢占先机。

“后世学者无论师出何门,都当谨记我儒家此次创世之功也!”

一位白发苍颜的大儒起身,振奋呼喝。

在他身边,他刚刚学了简体字的小弟子,捧着他加了标点符号的《论语》,根据标点符号而断句,极为顺畅地念了下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

另一位身高五尺,身材瘦小,眉眼锐利,腰间佩剑的大儒声音铿锵,眼有泪光。

“前贤与我们,更近了啊……”

翌日。

南阳率先更新了一批儒家经典,南阳的大秦学堂率先使用有了标点符号的书籍,本就着重教育的儒家猛虎,插上了标点符号这对翅膀,南阳百姓学习进度,一日千里。

三日后。

记载着南阳,以及儒家管理城池变化的奏章呈现在嬴成蟜面前。

嬴成蟜先视察过南阳奏章,然后曲指敲着额头,哭笑不得。

“伏生啊伏生,我该说你道德标准高,还是你太鸡贼啊……”

强好奇得从嬴成蟜手中接过南阳奏章,仔细观看。

这些时日,他一直跟在嬴成蟜身边,看嬴成蟜如何处理一干事宜。

强很珍惜,知道这是君上有意培养自己。

一经阅读,强就发现了不同——奏章中文字不是从头连到尾,被用一些他没见过的符号分开了。

大为惊奇地他读了三四句,便发现这些符号是起到断句作用,他不需要再人工断句了。

短短五句话,他读了三遍,使用的时间是往常读一遍奏章的时间。

合上奏章,强盛赞道:

“君上真乃圣人也。”

嬴成蟜笑着点指了两下强。

“拍马屁的话可以说,但总是这么一句,我都听烦了。

“通过这封奏章,看出什么没有?”

强不好意思地笑笑。

“本来是没看出什么,但想起君上刚评论伏生之言,倒是有所得。”

嬴成蟜拿起记述着其他那些儒家管理城池变化的奏章,翻阅浏览城池近况。

“嗯,这马屁拍的就很丝滑,孺子可教。说说看,得了什么。”

“强敢问君上一句,君上原本可是想将标点符号之功,放于儒家头上。”

“怎么看出来的?”

“君上若是想自占此功,早便可以于大秦学堂使用加入标点符号的书籍,何必还要有南阳一行呢?”

嬴成蟜放下一本奏章,拿起另外一本——儒家人多,管理的城池也比较多。

“很有长进,比莽夫强多了,继续往下说。”

得了嬴成蟜口头赞扬,强很是喜悦之余,对参照人选莽夫略有微词——暗卫的暗杀功夫老师就是荆轲,强很了解荆轲性情。

“伏生没有窃据此功,说是其道德高尚,强是不信的。

“青史留名,这帮书生哪个也拒绝不了,就像武将拒绝不了开疆辟土之功。

“强以为,其在借君上的势。

“其如此广而告之,韩地百姓听之,皆以为君上偏向儒家也。

“君上在韩地拥有偌大声望,闻听君上赠书儒家,百姓尽皆向儒也。

“伏生是以小名,在为儒家谋大利也。”

说完心中所有见解,强心有忐忑地等着主君给出评价。

见嬴成蟜点了点头,心中便有欢喜。

嬴成蟜放下奏章,他已尽知发生何事。

奏章表明,除了南阳取消了守孝三年这个律令,大多儒家管理的城池都没有取消。

伏生这个儒家领袖,在咸阳时能够执牛耳,到了韩地,说话力度明显减弱。

那些原本为其马首是瞻,在其他城池做县令的大儒。在得到伏生要求减免古礼的命令后不仅不做理会,反而破口大骂,言说伏生数典忘宗。

不仅是这些大儒,大部分儒生都对伏生很是不满,只是碍于自身地位不敢说而已——儒家如此变,还是儒家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