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自认为对贾县令还是十分了解的,虽然私德有亏,但绝对算是干吏。
在自己刚刚进城就找自己过来,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朱元让手下的人自行解散休息,自己一个人来到了县衙中。
刚入县衙门口,就看着贾县令在大厅中急的踱步,显然在等着自己。
看到朱元走进来,贾县令连忙迎了过来,面带喜色,愁容都消失几分,对着朱元说道:
“老弟呀,你可算回来了,你不知道县里刚刚出大事了。”
朱元看着一向神思色镇定、老谋深算的贾县令,这样急切的样子,沉吟片刻,还是好奇的问道:
“县令大人发生何事?你慢慢说,咱们从长计议。”
说完这些,朱元搀扶着县令进屋,随手搬过两把椅子,示意县令坐下来聊。
县令看着朱元这副镇定的样子,受到感染,也镇定下来,缓缓平复心绪。
深深的吸了口气,凝眉良久,组织了一下语气,才对朱元说道:
“老弟走了这两个月,恐怕还不知道朝廷已经任命了新的县尉。”
朱元听后心中虽有惊讶,但却并不是特别意外,这里处于战事前端,军事上必须要有主事的军官。自己这个兼职的县尉和巡检司巡检的巡检,都昌县军方第一的人物走了以后自然会有替补的军官。
朱元平静的看着县令,示意县令继续说下去。
贾县令看我波澜不惊的,对,朱元心里暗自点头,暗想这人能走到今天,绝不单单是运气和背景的作用。自身的实力和气度,占了很大的比例,于是继续开口说道:
“这新来的县尉叫高岩,本以为安排在着个位置上能有些本事,没想到是个银样蜡枪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来守卫着县城就可以了,可是不知道前天发了什么疯,非要带兵出城剿匪,将麾下的15名县兵全部调出城了。现在整个都昌县,只剩下了你巡检司7名士兵。
而今天一早,有一名士兵负伤回来报信说县尉高岩都昌县境内遭遇了数伙盗匪的联合伏击,损失惨重。
被困在了王家村里面,正躲在一家大户的堡子里,手下士兵只有不到五六百人,而且缺乏物资,士气低迷,正想不到解决方案,正好你回来了。”
朱元点头表示明白,这周边的各大山寨自己撸了五六个,但是那些大寨子自己没有时间全部剿灭。
这些寨子大的有四五千人,能抽出二三千壮丁,小的也有几百人。如此来说,有两三个寨子联合起来,就可以伏击县尉带的都昌县县兵。
朱元却没有盲目的下决定,而是仔细的问道:
“回来的士兵在哪里?可问清了敌人的具体人数,是哪些势力?领头的实力如何?”
朱元的三连问将贾县令问的猛了一下,一拍脑袋,做懊恼状,抬头对朱元说道:
“我都急糊涂了,完全没有想到这些,来人呐,将那个赏兵找来,我和朱巡检要仔细的问话。”
说完话走到门口,安排身边的一个衙役就下去寻找那个伤兵去了。
不一会,这个色稚嫩,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被带了进来。胳膊上还缠了一块纱布。
朱元看着孩子的面貌,不由眉头微皱,因为县兵先前也是自己整编的。对于内在的组成十分了解,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半大的孩子。朱元心里,产生了疑惑,这人可不可能是对方的探子?
县令贾大人看朱元拧眉不语,便率先开口问道:
“对着底下的伤兵说道,这位是巡检司巡检朱大人,有些情况要问你,你如实回答,不要有隐瞒,可听明白了,若是回答的好,自然有赏。”
这伤兵战战兢兢的说道:
“小人明白。”
说着就要跪下去,给二人磕头,这一番举动,看的朱元连连皱眉,心里越发肯定那个猜测,要不这个孩子是探子,要不就是在这两个月间发生了,自己不知道的变故。
朱元对着这个伤兵问道:
“你是什么时候参的军?是何人将你召入县兵的?”
那伤兵听到朱元的话,不敢有丝毫怠慢,认真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