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这次危机之后,澳大拉西亚政坛的目光又返回到了两个月后的内阁大选举中。
这一次的内阁选举,对于各大政党和个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
按照澳大拉西亚继承自澳大利亚的制度,首相成功的连任两届之后,如果没有阿瑟的特别许可,埃文首相将要暂时告别政府首相的职位,或者屈尊成为部门的部长,或者就只能等待下下次的选举了。
但已经体验过首相权力和地位的埃文首相,真的会放下面子成为部门的部长吗?
对于这一次内阁大选举最期待的,其实就是内阁政府的几位实权部长了。
如果埃文首相不能连任,他们将会是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任首相的人选。
哪怕澳大利西亚的首相权力遭到了极大的限制,但这仍然是一个在政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这些内阁部长们也不可能不心动。
其实进入197年之后,澳大拉西亚内阁大选举的气氛就已经开始逐渐浓烈。
时间来到四月底,大选的气氛就变得更加火热,耐心准备了长达四年的各大政党也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对着澳大拉西亚的最高政坛发起冲击。
上一届政府威利部长的当选在政党的意料之外,但这一次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特别是目前占据众议院席位比较多的统一党(独立党和奋进党合并,也是最有可能获得部长职位的党派之一。
澳大拉西亚的选举和其他国家的选举不一样。在澳大拉西亚的政坛,首相的权力被内阁部长充分限制,并且仅仅只拥有行政权。
像其他国家那样庞大的首相权力,其实被整个内阁成员瓜分。
如果澳大拉西亚是一个民主国家,那么这样的体制就会有很多缺点。
首先就是行令不一的问题,内阁部长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抵抗首相的统治,并且从根本上内阁部长就和首相不是一路人。
因为内阁所有职位是独立选举,这代表着内阁成员可能彼此是仇家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根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这也就体现出阿瑟的重要性。内阁向阿瑟和皇家议会负责,而阿瑟又彻底掌控着皇家议会。
这代表着阿瑟彻底掌控着内阁,阿瑟才是国家行政的最高点。
目前的内阁政府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是之前殖民地时期的总理们。他们凭借着之前殖民地时期的些许声望,占据着澳大拉西亚几个重要部门,是内阁政府中最强大的派系之一。
第二派就是那些由平民阶层选举上来的内阁成员。包括农业部长亨里斯,交通运输部长康莱特,医疗部长威利。
这些人大多对于阿瑟有着更高的忠诚度,并且是实打实的务实派,真真切切的想要做出一些政绩出来。
第三派就是由阿瑟任命的,完全忠诚于阿瑟的内阁部长们。
其实这一派别的人数并不多,也只掌握了国防和财政两个部门。
但这两个部门恰恰是澳大拉西亚内阁政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代表着军权,一个代表着财政权。
虽然作为国防部长的肯特和财政部长的罗杰并不热衷于争权夺利,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内阁政府的地位。
甚至埃文首相都不愿意和肯特部长以及罗杰部长起冲突,毕竟这两位在内阁政府也代表着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