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我觉得,您不妨亲自到斯德哥尔摩走一趟,帮陈慕武博士完成他实验的最后一步。
“如果陈慕武博士确实发现了种新元素,那么功劳簿上一定也有您的名字。
“而如果他发现的新元素只是一条假消息,也耽误不了您太长的时间。”
玻尔故意拿发现新元素的这个由头来诱惑比尔曼,虽然自己这个师弟之前做的一些事情,不是很厚道,但这一次他还是帮了陈慕武一把。
“玻尔教授,既然您这么说的话,那我回去之后就给斯德哥尔摩的王子学院回一封电报,告知对方我将即日启程,前往瑞典。
“也多谢您对我提供的建议,那玻尔教授,我就先告辞离开了。”
从玻尔这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比尔曼打算回去发封电报,然后便开始准备自己的行李。
可是玻尔又拦了他一下:“比尔曼教授,不必着急,我们理论物理研究所里面,就有一台可以发报的电报机。”
玻尔很早就和陈慕武提出来了他的那套论文电报发送系统,而且也安装好了一台电报机。
但是设计出了一套论文常见字符编码的陈慕武,却一直都没把电报这件事情落到实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面,自始至终也没安装一台。
接受了玻尔的邀请,留下来的比尔曼和他两个人很快就拟好了这封发往瑞典去的回电。
比尔曼没有再等下一封电报从斯德哥尔摩回复过来,而是直接离开理论物理研究所,回到家中去收拾出门的行李。
陈慕武没想到,他那封电报才过去了一天,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那边就给自己发来了回电。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封回电的地址不是瑞士的苏黎世,而是到丹麦的哥本哈根。
陈慕武没工夫去关心电报为什么是从哥本哈根发来的,他只关心电报上的内容是什么。
“陈博士:
“我将于某年某月某日,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请告知王子学院的具体地址,并准备某某、某某和某某等实验器材与药品。
“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席,比尔曼
“年月日”
陈慕武一开始只是很朴素地想,让化学联合会派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化学家来,你像这种元素确实是第八十五号类碘新元素,并且再出具一份报告即可。
他没想到联合会的主席居然会给自己回电报,还说他要亲自来到斯德哥尔摩。
而且明明自己在去电当中,在最后落款处标记的不是本人姓名,而是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
那么这位比尔曼主席,他究竟又是怎样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
陈慕武赶忙按照电报上的要求,草拟了一封回电,注明王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具体地址。
他拿着写好的电报去往电报局,在往电报单上填发货地址的时候,陈慕武注意到了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
电报这种通讯工具,自从投入商用开始,就是按照字数收费的。
早期电报很贵的时候,人们都尽可能地压缩字数,企图用更少的钱传递更多的消息。
可是地址同样算在字数之内,如果一封跨国电报,光是地址就要注明电报即将发送的国家,省州,城市,乡镇,然后才是具体地址。
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地址的字数比电报内容还多,花费的价钱也更高。
所以为了能够降低电报价格,世界各地的电报局都引入了一种叫做电报挂号的东西。
电报挂号一般都由几位数字构成,相当于是未来电话时代的电话号码。
而且电报局里面还有专门的电报挂号通讯录,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电报挂号对应的收报人地址,还可以从地址反推电报挂号,从而节省自己在发电报时的电报消费。
陈慕武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电报局填写电报地址时,很好奇地询问了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地址上的这几位电报括号数字,对应的是哥本哈根市内的什么地方。
柜台工作人员翻了翻通讯录,然后告诉了陈慕武一个具体地址——
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奇怪,奇怪,为什么比尔曼的这封回电,会是从玻尔那个理论物理研究所发过来的?
陈慕武虽然很好奇,却没有再给玻尔发一封电报,询问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
他还有事情要做,那就是按照此前比尔曼给他发来的电报,去准备对方做实验时可能需要使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比尔曼觉得,既然陈慕武说他发现的是第八十五号元素,那么就是第7a族的卤族元素。
既然是卤素,名字又叫类碘,那么这个第八十五号元素的化学性质,应该和碘的化学性质差不多。
所以比尔曼在电报中索要的那些化学药品还有仪器,基本上都和碘的检验有关。
——不过里面并没有淀粉水溶液,碘遇淀粉变蓝不假,但是类碘和淀粉会不会发生反应,反应的颜色又是哪一种,谁都说不清。
这次都是非常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陈慕武总不至于再派弗雷德里克去跑一趟位于斯德哥尔摩市西北边的乌普萨拉,到乌普萨拉大学借东西。
当然他临时在市面上采购也不太好买,于是在发完电报之后,陈慕武顺势开着沃尔沃去了同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