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辗转几次的电报(2 / 2)

而陈慕武的电报末尾的落款处,没有写自己的名字,只是写了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这个单位的名称,也有他的一番深意在。

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其组织架构也和国际天学家联合会差不多。

都是不接受个人会员的入会申请,只接受各个国家的化学家团体组织,以团体的身份加入到联合会当中。

而中囯显然还不是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成员之一,甚至中囯最早的化学家联合团体,中囯化学会,在此刻都还没有成立。

在这一刻,陈慕武倒是没有因为他自己是个中囯人而感觉到各种不方便,他只是觉得国内类似的这种科学团体起步实在是太晚了一点。

中囯天文学会虽然很早之前就已经成立,可是在陈慕武发现黄帝星之前,中囯天文学会都不是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的成员国之一。

以至于那一次陈慕武只能特事特办,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的身份,一边向上申报自己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一边敦促国内的中囯天文学会,赶快向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打申请,尽快成为成员国之一。

陈慕武这次很想也像上次那样,也敦促他们赶快成立一个中囯化学学会。

可是又想到如果此事为国内拍电报的话,就又会和那帮不想打交道的人扯上联系。

思来想去,陈慕武觉得还是只能做罢,他的主业还是物理学,在化学上只不过是玩票而已。

就算这次他不主动提出来,估计再用不了几年,中国化学学会也就要成立了。

中囯人陈慕武和赵忠尧没办法以会员国成员的身份向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拍电报,而考克罗夫特所属的英国,还有小居里夫妇所属的法国,虽然都是联合会的成员国,但他们三个人,却都不是各自国家的化学家学会当中的员,因此在理论上还是没办法在电报里署名。

因此思来想去,陈慕武最终还是决定以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名义拍电报。

收报人一定能够看到,电报是从瑞典发来的,虽然可能没听说过王子学院这所刚刚建立的新学校,可应该是个人都知道,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而瑞典刚好又是化学联合会的成员国之一。

陈慕武处心积虑搞出来的这一套小把戏,她自己觉得天衣无缝,但是在外人眼中,尤其是在苏黎世的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总部的工作人员那里,无疑就是掩耳盗铃。

多亏了瑞典方面在报纸上的大肆宣传,还有陈慕武在科技新闻界的影响力,基本上欧美各个国家人人都知道,在斯德哥尔摩新开了一所王子学院,而这个王子学院和陈慕武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在瑞典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新大学里,有一个不署名的化学家,声称自己发现了第八十五号新元素。

除了他陈慕武,剩下还有哪个人有这么大的口气?

如果是一般的不知名新人化学家,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还不自量力的把电报拍过来,运气好的话,在回电中可能劝他发表论文,让世界其他的化学家对他的发现做检测。

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连回电都不会收到,让他这一份充满了期待的电报石沉大海。

可是苏黎世这方面猜测,这封电报背后的作者可能是陈慕武,他们就不得不对此重视起来。

因为陈慕武在化学上确实曾经做出过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不管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陈慕武的这两个领域都曾经取得过相应的建树。

前一方面他发现了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而在后一方面,他也曾发明了一种能够合成有机聚合体的办法。

陈慕武这封发往瑞士苏黎世的电报,经过层层传递和转发之后,最终交到了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现任主席埃纳尔·比尔曼的手上。

比尔曼虽然是联合会的主席,可他却不是不是常驻会的那一种。

比尔曼有自己的工作,身为一个丹麦的化学家,比尔曼的本职工作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化学教授。

收到联合会转发过来的这封电报,比尔曼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封电报署名的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背后,究竟是不是陈慕武?

虽然心中有些疑问,但是这个疑问对比尔曼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为比尔曼知道,在哥本哈根大学里面,可是有一个和陈慕武打过不少交道的“陈慕武通”。

于是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主席比尔曼,拿着这封他刚刚收到的电报,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动身前往同在哥本哈根市区内的另一个地方。

嘉士柏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赞助的,挂靠在哥本哈根大学旗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主任玻尔和陈慕武师出同门,还曾经邀请陈慕武到哥本哈根大学参观访问过几个月。

整个大学里面,也应该没有人比玻尔教授更懂陈慕武了。

听到秘书打电话通知,说哥本哈根大学一位叫比尔曼的化学教授来登门拜访,玻尔一开始只觉得很奇怪。

他知道自己大学那边的同事当中有这么一位,也知道比尔曼似乎还是一个在化学界很有名气的人。

只是此前玻尔和他两个人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他实在不知道比尔曼找自己是有什么事情。

“比尔曼教授说他来研究所,是有什么事情吗?”

“他说有一个有关于陈慕武博士的问题,想要同您请教一下。”

“让他进来!”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