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大大方方地和狄拉克握手,做出了回应。
而他身边的太太林徽因则稍微显得有一些局促,她觉得自己和先生梁思成的到来,可能打扰到了陈慕武的这位朋友狄拉克的工作,耽误了一件了不得的要紧事似的。
她用眼神示意陈慕武,他们要不要赶快离开这里。
陈慕武会意,跟许久未见的狄拉克简单聊了几句最近的情况,就带着两位客人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甚至直接离开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他交代狄拉克,请后者转告自己的老师卢瑟福,说他已经回到了剑桥大学,目前正在陪客人在校园里进行游览参观。
等他把客人安顿好之后,就会第一时间去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向他报道,请他不要责怪自己。
出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大门,离开自由校巷走到了康河边,林徽因这才敢大声说话了起来。
“陈博士,这间卡文迪许实验室不愧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物理学实验室,看上去就很有底蕴。
“但是我总觉得,贵实验室内部所使用的实验器材和管理制度,好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我虽然不太懂物理学,更不懂物理学实验,但我在耶鲁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参观过那里的实验室。
“两相对比,我觉得耶鲁的物理实验室最起码窗明几净,实验台上的仪器摆放的很整洁,比起刚刚的那个大厅里一张又一张充满了油污的实验台,看起来要顺眼许多。”
林徽因从一个女性视角,比较客观地指出来了卡文迪曲实验室的大问题。
且不说实验仪器的新旧,这个问题完全只是和实验室的经费有关系。
美国人有钱,实验仪器当然要更加先进一些。
而之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卢瑟福只能拿着有限的经费惨淡经营。
在陈慕武这个财神爷到了之后,实验室里才变得富裕了起来。
除了实验室的经费问题,还有就是林徽因口中说的那个,实验室里面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差距。
美国不愧是当今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他们不仅在工厂里的管理制度更加先进,就连实验室里也引入了管理学,有着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
相比之下,卡文迪许实验室就变得像是落后的手工作坊。
虽然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有着数量众多的教职工和学生,但是实验室当中的基础实验模式,确实就像是家庭作坊那样。
大部分实验都是由某位教职工或者是某个学生提出申请之后,经过实验室主任和他身边小圈子中的几个人讨论之后获得批准,然后就开始独立完成。
就像陈慕武刚刚到达剑桥大学的时候,他自己做了单个粒子的伽玛射线散射实验,也是同样自己做了可见光的散射。
就算有的实验不是一个人做,而是分成小组靠众人携手,但是这个实验小组的人数,基本上也都控制在两三个人范围之内。
整个卡文迪许实验室内的人员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手段。
如果不是卡皮察在几年之前组建的那个用来探讨学术的卡皮察俱乐部的话,大家相互的信息交流可能比现在还要更少一些。
而在美国,这些实验室每隔一周或者半个月,就要召集全体人员,开一个组会,研究一下下一步的实验方向是什么。
那里实验人员之间的沟通很通畅,长此以往下去,就算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美国的实验物理学水平超过曾经的世界中心欧洲,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陈慕武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向卢瑟福提出过建议。
因为卡文迪许实验室积习已久,在现有的体制基础上进行改革,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陈慕武只能等瑞典的王子学院开幕之后重新开始,彻底改变这种作坊式的实验研究模式了。
对于林徽因提出来的这个观点,陈慕武只是简单的应付了几句,没有过多地为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解释或者辩驳。
他只是向两个人透露了,自己在斯德哥尔摩筹建的那所学校,基本上马上就要建设完成,到了新学校那里,自己一定会采用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还有就是目前新学校那边急需大量的老师,尤其是向瑞典学生教授中文的那一种。
陈慕武拜托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人回国之后,替他寻找一下合适的人选。
如果真找到的话就推荐到瑞典来,学校那边开出来的待遇绝对是非常丰厚的。
他这番交代绝对是意有所指,希望林太太能够成功地把徐志摩给他哄过来,别再想不开去坐那个安全性能十分堪忧的飞机了。
导游陈慕武带着两个人,沿着康河的河畔一直走到了粒子加速器所在的那间实验室。
时值暮春,康河里面已经有了在其中畅游的健儿。
“陈博士!”
“陈博士!”
他们还在水中纷纷向给剑桥大学游泳俱乐部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几块金牌的陈慕武打起了招呼。
在一年之前,这间在剑桥郡新建设的粒子加速器,还是来卡文迪许实验室参观访问的必去景点。
作为粒子加速器概念的提出者,陈慕武也当过几次导游,当时的他每一次都像是介绍自己的掌上明珠一样,对客人们如数家珍。
但是世殊时异,短短一年时间过去,这台静电式的粒子加速器,已经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在不算太遥远的北欧,小甜甜2.0已经初具雏形。
虽然仍然有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待使用这台粒子加速器,陈慕武的态度已经和之前截然不同。
他只是简单地向这两位客人们介绍了两句,然后就像那种低价团里面不负责任的黑心导游一样,宣布就地解散,自由活动,等两天之后赵忠尧的博士答辩会上,大家再相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