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美国公使哈里森(2 / 2)

只是的话语里充满了不自知的傲慢,若不是顾及到场合,估计陈慕武的眉毛早就要拧到了一块去。

什么叫“缺少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接触”?

意思就是在此前的中囯人蒙昧不堪,是広东湾外的一声炮响,给中囯送去了先进的知识呗?

而且看对方的那个意思,他好像是把陈慕武的成功,大部分功劳都揽到了西方的教育和普世价值观上面。

而且最让陈慕武气愤的,是他在话语一开始提到的那个时间,1901年。

这个年份,如果是只看四位阿拉伯数字,那么就是平平无奇的一年而已,充其量可以说是人类进入到二十世纪后的第一年。

可如果把这个年份转变成中囯传统的年号纪年法,那么这一年就是大清光绪二十七年。

其相对应的干支纪年法,则是六十甲子当中的第三十八个,辛丑。

去年的时候,借助义和团之势向各个国家宣战的清朝廷有多风光,今年仓皇西狩的清朝廷就有多狼狈。

一直到李中堂和留守京城的各个王爷把这份晚清民囯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和各国公使敲定了以后,带着光绪皇帝一直跑到了西侒的慈禧太后,才终于可以重新回到邶京来。

这一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按照干支记年被称作《辛丑条约》。

而去年达到顶峰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进邶京,则同样按照干支纪年,被称作“庚子之乱”。

相应地,《辛丑条约》当中承诺的赔款,就被称作“庚子赔款”。

最近若干年,美国和英国等各个国家宣布不再索要赔款,而把这笔钱用在中囯的教育事业上,这些留学经费的资金来源,就是几乎达到了天文数字的庚子赔款。

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东南小岛上的另一个“清华大学”,依然能够每年都收到庚子赔款的支票。

美国公使哈里森,说他曾经在1901年作为美国代表团的随员去过邶京,那么肯定就没有任何意外,绝对是去参加有关《辛丑条约》的谈判的人员之一。

哈里森提及这段往事,或许是想表明自己和中囯很是亲近。

但放到陈慕武的心中他却不这么想,虽然明白美国公使的真实意图,可他总觉得哈里森举的这个例子,像是在羞辱自己。

所以陈慕武自然也就不想给他留情面,反正这里是瑞典,又不是美国。

就算他在这里把代表着美国政府脸面的公使哈里森给大骂一顿,使其颜面无光,难不成一直奉行着门罗主义孤立政策的美国政府,还会派出军队来,把让美国丢了脸面的陈慕武教训一顿不成?

“公使阁下,你的这种说法,恕我很难认同。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和技术都是没有国界的。不能说是因为英国的牛顿爵士发现了运动学三定律,那么这三条力学最基本的定律就归属于英国,其他国家都不能使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书本,每天都要看的报纸,其使用的造纸和印刷技术,都是被中国率先发明,然后被阿拉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历经多年的时间送到了欧洲。

“包括远洋轮船上所使用的指南针,在世界上各场大战中带走了无数人性命的火药,这些也都是中囯人发明的。

“如果伱说我和赵博士都是因为接触了西方社会,才能取得今天这种成绩,走到今天这个地位。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东方的古老智慧,现在整个西方就都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呢?”

哈里森万万没想到,他刚刚坐在公使的那一桌,面对的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的英国大使的阴阳怪气。

但是上赶着来到了陈慕武这一桌,遇到的却是热脸贴冷屁股,比刚才更窘的窘境。

他现在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直戳戳地愣在了原地。

半晌之后,哈里森总算找出来了一些应对办法。

“陈博士,我想请你不要误会,我并不是那个意思。

“我只是想要称赞中囯人的智慧,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我相信在未来,这一数量还会变得更多。”

他这句话倒是没说错,陈慕武听起来也觉得很舒服。

“所以,我请问公使阁下,你现在找到我,究竟是有什么事情?”

其实哈里森的本意,是因为刚刚被达夫爵士阴阳怪气,所以想从陈慕武这里找回面子。

如果他能和被英国人吹捧到天上去的陈博士谈笑风生,那么就能展现出刚刚达夫爵士的嘲笑是那么苍白无力。

陈慕武突然问他有什么事情,又让哈里森愣了一下。

不过他这次的反应速度比之前更快:“陈博士,在来瑞典担任美国公使之前,我在美国担任的职务是助理国务卿。

“商务部长胡佛阁下曾经向柯立芝总统建议过,邀请您到美国去访问演讲,只是这件事情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今天刚好在斯德哥尔摩见到了您,所以我就想替美国政府重复一下,之前对您访问美国的邀请。”

到现在,哈里森有些破罐子破摔了。

反正今天在这场晚宴上他是丢了面子,如果能成功的邀请到陈慕武去美国,办成不管是柯立芝还是胡佛都没能办成的事情,最起码等他回到国内之后,能够挣到充足的面子。

“陈博士此前已经充分的表示了自己的想法,美国他是一定不会去的,哈里森公使阁下,我看在这件事情上,您还是别操心了。”

陈慕武还没张嘴,却有人已经抢先替他回应了这个邀请。

只是这人的英语水平堪忧,舌头有些捋不直。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