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学,其创立时间可以说是在1911年,金箔实验之后卢瑟福提出来的那个原子有核模型,提出了原子核的存在。
后来,他还利用阿尔法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组成原子核的材料之一,质子。
但是原子核物理学的转折点,在原时空当中毫无争议地发生在1932年。
这一年,人们找到了氢的第一种同位素氘,找到了原子核里的另一种物质中子,还找到了奇特异常的带正电的电子。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空里,氘已经在两年前就被陈慕武在老布拉格手下的那个戴维-法拉第实验室中在低温条件下给发现。
两年之后,他又在找到中子的同时,还找到了正电子。
原本是原子核物理学在1932年的三大重要发现,现在全归了陈慕武自己。
氘是因为在陈慕武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就发现的,所以瑞典那边不给他再次颁发诺贝尔化学奖也就算了,不知道日后会不会因为这件事给他补一个。
但是中子和正电子这两个发现,每一个可都是物理学奖级别的。
1935年的物理学奖给的是中子,第二年的1936年就是正电子。
然而这两个核物理学上的发现带来的,可不仅仅是两个物理学奖。
1932年下半年发现了正电子,验证了狄拉克通过自己的方程预言的正电子的存在,1933年诺奖评委会就非常有时效性地把1932和1933年两个年度的诺贝尔奖,分别颁发给了海森堡,还有薛定谔和狄拉克。
这可是四个诺贝尔奖,五枚金灿灿的奖牌!
陈慕武觉得当自己日后“发现”了中子和正电子,瑞典的皇家科学院哪怕是再不情愿,也肯定会不得不考虑要给陈慕武颁发属于他的第二枚诺贝尔奖奖章了。
但很有可能会把“中子发现”、“正电子发现”和“提出量子力学方程并预言了正电子存在”这三项功绩捏在一起,只给他颁发一次奖牌,就像陈慕武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时的那样。
在原来的时空里,本来1931年和1934年就因为没什么有价值的物理学发现而让物理学奖轮空,现在他又把这些日后能颁发好几次的发现聚到了一起。
以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底应该怎么颁发,颁发给谁,现在看来就完全要变成一本糊涂账了。
唉,管他呢,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不过说起来那三位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获奖是因为发现了狄拉克所预言的正电子,陈慕武想到自己当初在哥本哈根的玻尔手下,也依葫芦画瓢地预言了一下正电子的存在。
可谁让他的理论他的观点太过超前,根本就没人能够接受,陈慕武不但受到了泡利的嘲讽,还和这位手下败将打过一个赌,说只要日后发现正电子的存在,泡利就要赔给陈慕武和十英镑等值的十个英国索维林金币。
这笔钱对于当时还是个在哥本哈根跟着玻尔学习的学生泡利来说,都不算什么大钱。
对现在已经是柏林大学的物理系教授泡利来说,就更不足挂齿了。
在泡利眼中不值钱,在陈慕武这边就更不值钱。
不过陈慕武也并不指望通过这个赌约来发一笔大财,纯纯就是想让泡利来低头认错恶心人而已。
既然已经想到这件事,等日后发表了有关中子和正电子的发现论文,陈慕武一定要给泡利写上一封信,连同论文所在的物理学期刊一起寄到德国柏林去。
当时那个赌约的见证者,有玻尔、有海森堡和奥本海默。
玻尔在心中到底是偏向于自己这个后起之秀,还是他最聪明的学生之一泡利,陈慕武不好说,
但是海森堡和奥本海默,现在可都是站到了自己的这一边。
想到赌约,又想到了泡利的犹太人身份,陈慕武忽然会心一笑,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威尼斯商人》里面那个最终获得了胜利的安东尼奥,而泡利则是反派人物夏洛特。
泡利当然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是性格不太好。
这种人你越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他就越会得寸进尺。
只有彻底让他心服口服,才能使其为我所用。
再过不久,已经在德国登上了政治舞台,渐渐拉起一股势力的小胡子,就将会在纽伦堡举行他们的第三次党代会。
然后他们的实力就会迅速扩张,直到最后主政整个德国。
到那个时候与其让泡利先知先觉地跑到阿美莉卡,还不如像其他人一样,把泡利给忽悠到瑞典去。
陈慕武做实验还是一如既往地快枪手,从用器材搭建实验装置,到最终拍下有质子和正电子的照片,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
既然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实验再进行下去就不再有什么意义。
小心翼翼地收好那几张照相底片,陈慕武便把自己的装置逐一分解,又放回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仓库里。
他打算再在剑桥值守一段时间,顺便给艾芙写一些有关外星人的科幻大纲。
等查德威克提前回来以后,他再去伦敦的家里看看。
1927年8月10日,美国总统柯立芝来到了南达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拉什莫尔山,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发表演讲,称赞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这四位总统在美国不同时期所做出来的巨大贡献,并宣布了联邦政府对身后这座拉什莫尔山上雕刻四位美国总统头像的支持。
演讲结束的柯立芝交给了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了一套钻头,后者在接过钻头之后爬到山顶,在华盛顿的头顶位置上,钻下了第一个孔。
也就在同一天,法国众议投票通过,废除了一项之前的法律。
这条法律曾经规定,如果一名法国女性和一位外国人结婚,那么她就将自动被剥夺法国公民的身份。
这条法律曾经阻碍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妇女和在法国本地的华人劳工结婚,不过也有很多人宁可放弃法国公民身份,也要和华工结婚。
这条法律被废除,居然还在不经意间利好陈慕武,让明年的婚礼过后,艾芙不至于再变更国籍为波兰,或者是干脆拿上南森护照。
还是在这一天,陈慕武收到了一封从国内寄来的信。
信上盖着遖京的邮戳,上面还印着一个机构的名称,国民政府大学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