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变局(2 / 2)

随着解剖学的发达,医学家们提出了血液从心脏流出,经过肺脏的循环概念,并且通过临死前动物心脏的缓慢跳动,估计了流出心脏的血液量,最后得出结论: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一起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统。

血液科学的发展,青霉素的作用开始彻底的开发出来。

第一例人体注射青霉素。

第二例。

第三例。

随着青霉素提炼技术的发展,青霉素注射药已经成为了医馆常用药,以前许多的绝症被治疗了,青霉素的甚至被形容为包治百病的神药。

热气球技术的成熟,已经有人使用热气球旅行,学者们见到了更多的景象。

还有望远镜的发展,观察天象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星星就是圆球,所有的星星包括月亮和地球围绕太阳转,已经成为了共识。

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宗教迷信在上层阶级里越来越被抛弃。

天竺各大地区的开发,以及多年来的移民,无数的庄园与经济作物,为大明提供了丰富的廉价资源,包括粮食,哪怕大明的人口增长大爆发,也没有影响到大明的人均资源,反而成倍的提升。

经济越来越昌盛,普通工人的收入越来越高,已经到了每个月二十六元钱的时代,比起每个月一元钱还是高工资的时代,翻了二十六倍。

普通工人每个月收入二十六元钱的背后,代表了普通工人家庭可以购买的起自行车。

自行车行业的兴起,让生产力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交通上也增加了效率,还促进了人们的交流种种,而东南亚普及的橡胶,廉价的庄园劳动力,使得大明人一边拿着高工资,一边却又享受着廉价商品的好处。

廉价商品,高工资高福利,冲突的社会经济现象在大明诞生了。

天下所有的商品流入大明,为大明人改善了生活。

一边是廉价的原料,一边是高价的工业品,大明商人们掌握了技术,通过工业品倾销藩属国,乃至更远的地区,利益上的掌握,控制了藩属国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和人口。

与历史上的西方历史不同,大明内部有充足的人口与市场,并不惧怕藩属国与海外地区的商品竞争,更没有统治上的威胁。

一波又一波的大明人来到了海外,改善了当地人口的构成,包括绝岛,绝岛上的大明人已经突破了五百万,数倍于七十万的土著人口。

天竺北地区的底里藩属国,本地人口虽然占着大多数,但是广阔的中部平原,大明人口占比要超过当地人口,南方的古里等地区,大明人口也在逐年激增。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青霉素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明新生儿的夭亡率大大降低,许多的家庭甚至不再出现新生儿夭折的现象。

老人的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加上食物营养的充足,劳动环境的变好,大多数五十岁的老人仍然充满了活力,改善了人口寿命现象。

五十知天命的古语被改变了。

办六十岁寿辰的老人越来越多,七十岁的老人在村里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八十岁的老人才是稀罕的寿星。

加上富裕生活,以及大量海外女性的涌入,上层社会才有的纳妾行为,蔓延到了普通阶层,虽然引起了社会上许多的反对,还有玉米和番薯等农作物的普及,取代了原来的轮作物,让大明人口的增长直线上升。

永乐十八年时,大明人口大约达到了一亿六千七百一十五万余人。

正统十年。

大明人口已经超过了三亿。

朱高炽的大片井制度成为了大明国策,为了保障大片井制度的存续,以及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的往海外移民,并没有停止。

除了往大瀛岛地区移民,天竺地区更是移民的重点方向,包括吕宋、渤尼都司,绝岛都司能有五百余万的大明人,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原因。

如此巨大的人口,光皮衣皮鞋的需求,刺激着商人们在天下所有的角落里猎杀动物。

从东北到远东,商队甚至跨越了白色海峡到了新大陆,在新大陆的北方猎杀动物以获得毛片,努尔干都司的铁道建设完工后,这些年来随着商队的贸易,甚至有了声音要在远东修建铁道,一直抵达白色海峡。

商人们的聚集,白色海峡两边修建了简易的码头。

商队返回后,在当地设立的商站会留下一部分人看守,成为了大明人最早移民新大陆的居民,越来越多的使者开始出行海外,为大明寻求新的藩属国,包括新大陆。

赵宏的死,终于在正统十年凸显了出来。

失去了赵宏在天竺北地区的公正,大明工局与民间商行的竞争越演越烈,强势的大明工局侵占了大量民间商行的利益,双方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简而言之。

经济的周期下,随着高丽、大瀛岛的彻底开发,西部七省的潜力也挖掘了出来,天竺地区的大开发,以及渤尼,吕宋,南洋,绝岛等地的经济建设,总体上虽然还在增量,但是增量的速度已经不能与以前相提并论。

一批又一批商人与大明工局开设的工厂,面对“存量”的竞争,也就是开始了内部的争夺。

因为放眼世界,没有了什么地区可以提供。

虽然还有非洲的幔八萨、麻林地等宣慰司、中东的阿曼等宣慰司,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新的改变生产力的技术得以问世,让世界重新变为巨大增量时代,满足各方胃口。

高丽是民间商行最早涉足的,被大明工局吞并,部分的民间商行结合其他的商行,开始了在大瀛岛的开发,结果同样如此。

双方就像藤蔓。

双方的竞争,让双方从高丽到大瀛,从大瀛到吕宋渤尼,到天竺如影随形。

部分的商人开始去往新大陆,中东,非洲,大明朝廷设立的宣慰司宣府司地区,部分的商人留下来抗衡,部分的商人加入了大明工局,还有部分商人退缩回绝岛。

目前看起来,仿佛会与这数十年来一样的态势。

大明工局进一步,民间商行往外走一步。

这也是当初朱高炽故意留下的一道口子。

太舒服了,谁愿意去艰难开拓。

总要有人去的。

但是时代在变化。

朱高炽遗留下来的政策,许多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后人们不断的更改和进步,而不是只吃老本。(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