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朱高炽不给(1 / 2)

汉城景福宫。

王宫面积和规制严格遵循与宗主国大明的宗藩关系,为亲王规制的郡王府,依明代王府之制营建,所有建筑均以丹青之色来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黄色。

勤政殿是国王处理政务的地方,思政殿则是国王和大臣讨论国事的地方。康宁殿是国王居住的地方,交泰殿则是王后的居所。

高丽国王李芳果独坐在石亭中,手里的密信让他久久无言。

连接石亭的廊坊,壁画上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王宫的宫女们不敢发出声音,李芳果也没有在意她们,与外界传闻的不一样,都说李芳果好色,其实李芳果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代。

全罗道的乱民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京畿道,李芳果不得不重视起来。

“太子殿下愿意派兵平乱民吗?”

李芳果突然问道。

开成府院君赵大临回道:“太子殿下虽然言语上很关心,但臣认为,以上国太子殿下的英明,大概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谈起朱高炽这个人,李芳果内心很复杂,又仇视又叹服,最终又无可奈何。

“高丽今日的四分五裂,流民遍地,烽烟四起,都是因他而起。”李芳果语气怪异,连赵大临也分辨不出来他的心情。

很多人把高丽的现状,归咎于高丽国王,认为李芳果的原因,才导致今日的一切。

其实大明工业化发展二十多年,立国也近五十年,高丽原本就与中国关系密切,中国但凡有变化,不久后,高丽也会跟着变。

所以高丽国内有不少的开明之士,倡导学习大明的工业化。

如果是国内局势稳定的高丽,加上与大明的关系密切,自给自足的生产力,同样也有不少的城池,以及自身的工匠,是有成功的机会的。

李芳果也支持过,一直到弟弟们的虎视眈眈,让李芳果不得不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为先,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他只能更加的依附大明。

靠着高丽国王的不敢得罪,大明商人们才能在高丽扎根。

否则就算大明商人们有再廉价的商品,高丽不允许卖,不让大明商人们进入高丽国内,也不能发挥作用。而扎下了根基的大明商行们,一步一步扩张,与本地的部分两班阶级融合,形成了有效的关系网。

等高丽王国反应过来,哪怕看见了不对,也无能为力了,他不敢违背大明,那么有再多的不愿,也只能埋藏在心中。

正如后世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不光在欧美大势圈地,整个世界上,南洋,美洲,澳洲,非洲等,充斥着日本国内的商品,包含方方面面。

一直到美国强硬日本接受新协议,日本愿意吗?当然不愿,可是不愿意也得愿意,所以日本的商品从全世界的份额年年下滑。

虽然局势不一样,道理是一样的。

李芳果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生气了起来,问道:“权申旭那帮人追求内附大明,他们成功了,结果呢?都在指责寡人,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主上息怒。”

赵大临连忙劝慰。

看着亲信赵大临,李芳果嘴角动了动,最后没有说话。

赵大临是李氏朝鲜开国元勋赵浚的儿子,赵浚为李成桂登上王位立下了大功,因此李成桂时期,担任李氏朝鲜的左政丞,那时候的李氏朝鲜实力不弱,而大明也初立,朝鲜国内不是全部恭敬大明。

甚至有攻打大明的呼声,以郑道传一派为主,朱元璋还下旨,让李成桂把此人交给大明,被李成桂拒绝。当时郑道传的势力大,有资格反对的人并不多,赵大临的父亲是反对攻打大明的主要大臣。

李成桂死了,赵浚也死了,但是赵浚遗留的政治势力很庞大,历史上李芳远发动两次政变后,终于坐上了王位,极力拉拢赵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大临。

如今李芳远第二次政变不敢发动,李芳果的王位越来越稳固,拉拢赵家也是必然的选择,赵家手里没有什么兵权,面对国王的示好,没有太多的选择。

“他们被上国的仁义之名所迷惑,哪里知道人心险恶啊,更不懂主上的良苦用心,以至于今日,害了高丽,也让主上陷入了危局。”

赵大临半真心的说道。

其实赵大临看来,现在的国王李芳果的才能,成为高丽国王是不错的选择,比起强势的李芳远,李芳果更成熟,更懂得进退。

大明的强盛,没有人可以违抗大明。

特别是与大明交接的高丽,只有恭顺一条道路,如何在恭顺的道路下,发展高丽,正需要李芳果这样能沉得住气的性子。

其实也的确如此。

这位国王虽然是傀儡,历史上并没有完全放弃,不光生了二十多位子女,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大臣,以及示好大明,王位越来越稳固。

最后逼迫李芳远直接掀桌子,靠着武力打败了李芳果,李芳果不能打败李芳远,实在是自身底蕴太过不足,又被李芳远限制太多。

可就算是这样,李芳果见大势已去,立刻改了态度,不但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永乐十七年,还被高丽大臣们极力帮助,让李芳远无可奈何的封了谥号。

只是时代的浪花下,李芳果的才能,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个不稳定,四分五裂的高丽,加上李芳果手里没有控制兵权,就算他有再多的韬晦也无法施展,又因为李芳果的性格并不强硬,导致了高丽如今的形势。

北部的归附大明,不是他愿意的。

弟弟的在南部自立也不是他愿意的。

太多的事情,都不是李芳果愿意接受,可是他无能为力,如何明哲保身,保存自家的安危,成为了李芳果的首选,他看不到希望。

至于把权利交给弟弟李芳远,李芳果更不愿意。

如果不是弟弟李芳远的逼迫,李芳果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有信心治理好高丽的,学着上朝推动工业化,高丽同样可以发展起来,而不是像现在。

“咔咔咔。”

蒸汽机的蒸汽传入到铜管内,发出了节奏般的声音。

几名工匠大师高兴的拍手,周围的学徒们纷纷欢呼了起来,他们终于仿造出了大明染厂使用的蒸汽机,这是高丽第一台自己生产的蒸汽机。

高丽工局和高丽技术司的官员们,欣喜的去南王府报功。

大明有大明工局,高丽南王也成立了。

大明有技术司,高丽南王同样成立了。

甚至报纸,高丽南王也学习了。

高丽南部平原多,气候良好,雨水充足,有三四百万的人口,虽然是农业传统社会,但是小作坊并不少,在隔壁的倭国,除了大明的商品外,就是高丽的商品畅销。

倭国每年除了与大明商贸,与高丽的商贸也不少。

不过这些已经是老黄历,如今无论是高丽还是倭国,都被大明的商品所打败,不过呢,倭国并没有被大明彻底掌控,国内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小作坊,高丽南部也是如此。

负责模仿大明的大臣是柳以全,也是经常代表南王出使大明的使臣,听到下面人的消息,柳以全面色复杂。

现在可不是好时候。

成功的太晚了。

“南王还在为乱民的事情头疼,恐怕顾不上了。”柳以全平静的说道。

“那”

官员焦虑的问道:“高丽工局,技术司这些衙门,已经半年没有发薪了,下面的工匠更是一年没有拿到工钱,靠着时不时的接济撑到今日,是否请南王拨一笔银子?”

“光银子可不行,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还是发粮食的好。”另外一名官员建议道。

听到同僚们的商议,柳以全露出苦笑。

“军队的军饷都发不出来,何谈工匠们。”柳以全无奈道:“南王要是有粮食,如何会让乱民势大。”

众人愣住了。

流民到底是流民,面对有组织的军队,结果只有被屠杀的下场,可是当军队饿肚子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军队变乱军,与乱民结合,才是乱军越来越强的原因。

他们都疑惑。

南王并不是贪婪的王爷,反而一向节俭。

以高丽南部的平原和地理环境,加上南王的英明,又没有大的天灾,怎么会落到今日的地步,事物的发展,超过了他们的认知。

一台染厂用的蒸汽机,并不能为高丽南部带来生产力。

发明不代表生产力。

技术发明在社会普及,才是生产力的增加。

砺山的流民们已经不再恐惧大户,他们以砺山为起点,打败高丽军队后,不光获得了大量的兵甲,还有许多的士兵加入,实力上开始有了脱变,有了成组织的制度。

珍口、锦山、龙潭、镇安、益山、临波等县先后落入流民之手,犹如蝗虫一般,抢劫所有的粮食和金银,地方上大量的奴隶和贫民选择加入,从最初的数千人,很快发展到了十余万人。

倾江边东岸。

三万南军攻打流民军,势如破竹,士兵们缴获了许多的粮食,特别是流民军崩溃后,他们的后营里,不光有金银珠宝,还有不少的妇孺。

在部分南军士兵狂欢的时候,从各地调来,务必彻底歼灭流民军的南军,在锦江边过江时发生了意外。

“说好的过江时开饭,结果又说过江后开放,骗了我们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卖命,又不给饭吃,把我们不当人看待。”一名军头破口大骂。

他的骂声,很快获得了响应,大江边上,士兵们不愿意过河了,吵着要让军队开伙。

军队没有粮食。

他们的粮食供应,由路过的城镇提供,可是城池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或者说不愿意承担给士兵们。

将军出生两班阶级,与地方的两班阶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成为将军,靠的不是士兵们能打仗,而是两班阶级的认可,所以他是不会得罪地方的,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催促士兵们过河。

“希望龙潭那边能懂大义吧。”

防御使洪兴善是南阳人,南阳是咸镜道的县,如今他的老家没有了,成为了大明的都司。

咸镜道在高丽本就是边地,地方的两班勋贵势力在朝廷薄弱,洪兴善能成为防御使,就是因为投靠了内地的两班阶级,加入到了南军,最后跟随了南王,来到了南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