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绝望的三兄弟(1 / 2)

一支骆驼的队伍,行走在漫天的黄沙中。

人们带着头巾阻挡风沙灌入口鼻,这样的天气下,人们不用衣物遮挡,恐怕连呼吸都难,更不提野外长时间的行走。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山坡,人们欣喜若狂,第一时间来到山坡下躲避风沙。

骆驼们被集中到角落,由专门的人看顾,还有人清点骆驼携带的物资,物资是他们的必需品,万万不能马虎大意的。

几名穿着中制装的工作人员,围着摊开的舆图来分辨他们所处的位置。

西部地区太大太大了。

大到让人感到绝望。

如果失去了方向,又没有物资补给,等待的就会是死亡。

这里可不像内地,内地无论往哪个方向走,总会有道路,要不了许久就能遇到村庄或者集市,还有可能碰到城池县城什么的。

辽阔的西部地区,半个月都看不到人烟不足为奇,甚至一些大的无人区,两三个月都碰不到人。

更有令人望而却步的大沙漠,被当地的百姓们称为死亡之地。

工部勘探司的工作人员们,走遍了撒马尔罕、布哈拉、吉扎克、纳沃伊、吉利斯坦、塔什干、卡尔希、库尔干秋别、图尔孙扎德、奴雷克等大小二十几块地区。

根据太子殿下的规划,这些地区将会成为大明主要治理的核心地区,其中又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然后才是各宣慰司,成为这些地方的屏藩。

撒马尔罕靠着先富优势带动周边经济,并且源源不断辐射外围,从各宣慰司汲取财富和生产力,倒逼各宣慰司对外获取利益用来维持自身。

从舆图上看,大沙漠里的平原地区,尽在其中。

后世哈萨克斯坦的南部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的北部和中西地区,土库曼斯坦的中部、中东部地区,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乃至吉尔吉斯坦的天山山脉。

正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原本这样的环境是无法让人生存的,除了这个圆环内少部分的平原地区,更有圆内中点一带的绿洲地带。

简而言之。

正是北至塔什干、南至巴里黑、西至布哈拉,东至阿拉木图,朱高炽规划的,成为大明在西部核心地域的土地。

“有了这些土地,根据国内的技术,理论上可以养活一千万的大明人。”

几年的时间。

像他们这样的队伍有十几支,跑遍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土司地区,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也就是大大小小几十个王国。

对于这些土司,有些内地来的人,习惯性的称呼为大明官职,不过当地的百姓们,仍然称呼为国王,不少内地来的人感到可笑。

这样的土司也能称为国王,那大明境内至少数百个国王,加上南洋的各宣慰司,不得成千上万啊。

不过有些王国的确很大。

例如撒卜匝瓦儿之地的撒儿别苔儿王国、又或者祃拶苔而王国,或者呼罗珊王国等等。

这些原来归顺帖木儿汗国的藩国们,熬过了帖木儿时期,如今又同样归顺大明,最大的保住了自身的王国,他们非常的聪明。

要说他们没有反抗之心那也是不对的,帖木儿汗国可不懂体恤,之所以没有攻破这些王国,除了避免杀鸡取卵,也有这些王国有一定实力的原因,所以允许了这些独立的存在。

“一千万人,咱大明才上亿人呢。”

另外一名学者笑道。

军士们检查骆驼的身体,还有一些当地的向导和军官们沟通,知道此地的位置后,了解周边的形势,几名工作人员被保护起来。

他们不光是勘探部的人,还具备学者的身份。

靠着自身的技术和家传本领,乃至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很多人都获得了学者的身份,虽然大多数都是低级的。

“所以想要彻底消化这块土地,并且发展起来,至少也要二十年之功啊。”

“还得建铁道才行。”

“建造铁道可不容易。”

几名学者的闲聊,吸引了不少士兵们,他们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学者们的对话,常常能让士兵们了解更多的消息。

“如果只是高山河流,无非是铺路搭桥而已,咱汉人最不怕吃苦,山区悬崖上几万里的长城都能建起来,如今别说几万里,十几万里的铁道也敢建造。”

一名学者感叹道:“可这里不一样,这里的沙漠会变化,会流动,就算铁道工程部咬紧牙关,动用所有的力量修建通了铁道,可要不了多少年就被沙子侵袭埋入了沙漠里。”

“把黄沙当做河流一样,修桥,把铁道抬高。”

另外的学者打趣道。

“说得轻巧,这得动用多少人力,光人力不提,只浇铸桥墩用的水泥和钢筋就得消费多少,恐怕举国之力下,都需要至少十几二十年的功夫。”

风沙停了,队伍重新上路。

他们从库利亚布回到了卡尔希。

大明在西部地区施行总督和都督制,总督由文官担任,都督由勋臣武将担任,一城一守备,卡尔希的守备驻扎城中,游击将军带领军队离开了卡尔希。

皇上来了。

要惩戒不服。

胜利者的不被指责,成王败寇。

大明打败了帖木儿,虽然没有全盘收复帖木儿汗国的范围,可是东部的精华之地,全部被大明占据,那些原帖木儿军队除了反正的,哪怕是战场投降的也只留下了活路,并没有被放还自由。

大量的部落被一扫而空,包括当初途径布哈拉的阿姆河一带边,尼古苔里和赫匝来两个部落,也消失了踪迹。

这些与帖木儿汗国千丝万缕关系的势力,要么被迁移到西部更远的地区,要么因为帮助过帖木儿汗国,被明军彻底消灭,最大程度的消弱核心地区的反抗底蕴。

加上撒马尔罕地区修建的佛庙和道观,还有府学,各地推行的王化种种,许多的土司并不服气。

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在大明的治理下,越来越富裕,源源不断吸收周边的人口。

大量的穷人被大明工局招募,为庄园种地干活。

虽然过得辛苦,可是穷人有了饭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娶不到老婆,没有钱娶什么婆娘,反观那些大明移民来的人口,不光有很高的工钱,还有人有大片的土地。

靠着集中生产的组织力度,大明人成为了当地最富裕的群体。

穷人娶不上老婆。

富人可以娶更多的老婆。

内地不愿意迁移的百姓们,不知道来到边地的百姓们,虽然物质和娱乐上不如他们,但是有些方面,却远远超过内地的百姓们。

就和后世一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