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云英掌上身(2 / 2)

历史上洪武三十二年,朱元璋死的第二年,黎贼父子就发动了政变,杀戮王室。

洪武三十三年,自称国祖,国号大虞,史称安南胡朝。

不过有意思的是,黎季犛篡位后却称先世是浙江人,本姓胡,乃舜帝后裔胡公满之后。

他称五代南汉时,先祖胡兴逸任演州刺史,遂定居安南,至十二代孙胡廉徙居清化,为宣尉黎训义子后,方才以黎为姓。

也是为何史称胡朝的原因。

但黎季犛也在安南去除中华文明,例如效仿假借汉字结构原理,创造新的文字。

将《尚书》翻译成他创造的新文字。

左边一个弓右边一个曲,意思是弯曲。

最后到了清朝,安南被清朝改名为越南,然后和法国签订条约,中国真正的失去了越南。

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在越南推行拉丁拼音文字,中华文明在越南毁灭性的的消散,哪怕是汉语借字,也已经不再使用。

借着黎贼父子的事迹,朱高炽要改一改经义之风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也在逐步的改进,先贤的文字最初极简,导致后人难以明了。”

“犹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短短的一句话,给了人们无数的想法。”

后世因为这句话,认为孔子提倡愚民思想。

可从整部《论语》和孔子的人生轨迹来看,他绝对算不上赞成愚民政策的人。

何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在商周时期就能看的清楚的时候,没可能到了孔子的时代还开倒车。

恰恰是孔子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种种,他怎么可能去推行愚民呢?

乃至后世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上写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

这句话才是当时社会关于经义最正确的解释。

那么为何现代部分史学家,却批判孔子是愚民思想呢?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不足。

例如又见云英掌上身。

明明是借用赵飞燕掌上舞的典故,夸赞云英的身材好,却被后人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读书人骂云英,就是说又看到了她被别人用手掌玩弄的身体。

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想要理解古代文化,需要知道甚多的典故,对于寻常人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

更不是后世用字面理解的方法,去分析千年前的句落,往往得出的意思是牛头不对马嘴。

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何鄙视普通人的原因,一句话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并说了出来,引得读书人嘲笑。

这属于文化垄断的一种表现,朱高炽要改变这个机会。

“因为学校的改革,添加了许多的科目,也减少了许多的内容,如果古经义不能清晰的标注出来,恐怕越往后带来的误解越大。”

“所以我想要以国家的力量,搜罗天下的书籍,涵盖所有行业,经过严格的注解,来制作出书籍宝典。”

朱高炽的话音刚落,大殿内的气息跟着加重。

这可是青史留名,政绩卓然的差事,殿内的大臣们立马红了眼睛,非自己莫属。

解缙嘴角微微翘起,他既然愿意帮皇太孙殿下改注经义,早就约定好了,会有自己的位置。

“此事重大,需要从长计议,先不急。”

朱高炽扔出了诱饵,吊住了大臣们,然后看向杨荣,故意不看其余的大臣。

见状,按下心里痒痒的兵部司务杨荣,认真介绍起交趾目前的情况。

“我朝平定交趾之迅速,前所未有之。”

杨荣的话,让大臣们面色好看了起来,每个人忍不住高兴。

收复安南的功绩。

他们当朝的每个人都有好处,后人提起这件丰功伟绩,可谓是众正盈朝不是。

一个杨渤,抹黑不了他们的功绩。

“交趾离开中华四百余年,宋朝未能收复,元朝未能征服,只有我朝上下一心,短短一年光复,可见人心所向。”

听到这里,朱高炽没有反驳。

的确是上下一心,人心所向。

大明的朝堂,对于这件事全额支持,而黎贼父子的防御,做得其实非常好

黎贼父子从揽权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对抗大明的准备,进行了长期的作战布局。

大明的胜利,除了自身的国力,也有安南的人心所向。

“大军前番传回来的军报,我军取东都,无一人阻止。”解缙也笑道。

“罪盈怨积,海内离心。”

殿内气氛转好的时候,杨荣突然话锋一转:“我军取东都,无一人阻止,更可见交趾大户的实力。”

“杨公的意思?”

解缙纳闷的问道。

“太子殿下想要扫除交趾的隐患,否则大军离开的那天,就是交趾乱起的时刻。”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