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从明年开始,免收农业税。”
应天府的周边。
五军都督府的吏员们,全部调动了起来,派往各地区的卫所,向卫所传达政务。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不一样。
兵部掌卫所士官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
凡五军都督府掌印、佥书等官缺,由兵部会奏推举,奏请简用。地方各都司掌印、佥书等官有缺,亦由兵部拟奏简用,以及兵器局,兵事粮草等。
五军都督府负责领兵作战,管理屯田,掌管军籍等。
在战神皇帝之后,野战军和大量将领,勋贵的灭亡,由兵部靠着后备兵力撑起了大明局势,因此权利也逐渐落到了兵部手中。
兵部的官员是竞争出来的,而勋贵是世袭的。
勋贵的突然断层,后来的勋贵子弟又贪婪享受,虽然有极少数的人保持努力,但已经无法撑起局面。
五军都督府的吏员们,有的是分配下来的,还有的是原来的老吏员,但是经过了培训。
基层人员的扩充,让五军都督府能往下施行管理,而不是以前那样的,主要以地方卫司衙门自理。
百户所的军户们被召集到了百户所的公房。
五军都督府下来的吏员,亲自向他们解读未来卫所的制度,当场回答每个人的问题。
百户坐在椅子上,看不出他的心情。
卫所千户与百户的权力越来越小,他们不再有资格要求军户们为他们做事。
听说北平行省的百户所,百户所的公房成为了军户们聚在一起活动的地方。
八户一片的军户们,由他们自己推行出来的片井长,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哪怕八户中没有片井长,也不会特意的指派。
种田谁还不会呢。
军户们自己种田,比谁都要上心,他们只需要听农业技术人员的,并不需要听别人的。
但是没有片井长,许多事情就需要要他们各自去办理,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片井长不像是管理者,也没有权利,只不过把上面的政策向下传达而已。
百户同样没有什么权力了。
千户还能有一点权力,在每年定期集中操练的时候,卫所的千户需要负责。
关键是百户和千户都不在世袭。
“以后的百户和千户职位,由退下来的军人,凭功劳担任,片井长则由军户们自己推选。”
吏员一条一条的说道,军户们面色复杂。
“朝廷给予军户各项优待的同时,朝廷仍然有义务召集军户服兵役,如果有强制要求的时候,军户没有权利拒绝。”
这条政策虽然严厉,军户们却没有意见。
军户不就是打仗准备的么。
他们以前还不是朝廷下一道公文,他们就得上战场,没有人觉得不公平。
“听说北平行省的军户们,家家都自己有马和骡驴,小孩还要去读书?”
有旗官好奇的问道。
旗官不算正经官,并不觉得有遗憾,只是有些不太相信听到的传闻,实在是不可思议。
“北平行省的军户,军改早就完成,全部施行大片井制度,平均每户一百亩田,如果田亩不够的,或者种不下的,就分两倍的林地或者荒地。”
“嘶。”
军户们纷纷露出羡慕的眼神。
“岂不是人人都是地主?以后靠着佃户过上好日子。”有人乐的合不拢嘴。
吏员笑着摇了摇头。
大片井制度可不是为了让军户们成为人上人的,他去北平培训过,深知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自己的孩子,除了有天赋的,哪家大人不期盼他去读书做官呢,不过咱们有自知之明,这样的孩子太少了。”
“我们军户的孩子,不需要读那么多书,读个几年社学,认得字,懂得道理,能算数,知道什么叫国家大义,已经足够成才。”
“北平那边的军户,一百亩地都是自家种,田多了,地也广了,买的起农机,养得起牲畜。”
“他们的孩子,一边读书,一边劳动,还会继承家业,学的一身本事,骑马射箭用火器,是每天的日常。”
……
“良家子。”
百户知道的更多,心中想到了一个词。
汉朝的强大。
就是六郡的良家子构成的。
一汉敌五胡。
城市的人口可不是好兵源,只有良家子才是真正的好兵源。
按照北平的片井制度成长起来的良家子,百户已经想不出未来会有多么强悍。
家庭富裕,能文能武,更有家传的兵事本领,养出来的都是拿得出手的人才。
这样的兵源,只要训练几个月,磨合一番后,拉出来就是无所不能的精兵。
可是百户有个疑问,终于好奇的问道:“一户人家不靠佃户,自己能种一百亩地?”
“有农机呀。”
吏员见过北平的大片井制度,笑着解释有那些农机,靠着农机的帮助,人的耕种能力大大的提高。
“虽然在深耕细作上有些浪费,但也减轻了耕地的负担。”
“一百亩田不是全部用来种地,有了大量的荒地,养马和牲畜不再是额外的负担。”
吏员描绘的未来,让每个军户眼神里都在发光。
种地的汉子还怕吃苦?
祖传的基因,就没有怕吃苦的。
他们怕的是饿肚子。
只要日子有奔头,敢叫山河换日月,能与老天做奋斗,用一把锄头可以让世界大变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