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边的差距(2 / 2)

例如鳝鱼,螃蟹,鱼虾,野物,莲蓬,菱角,皂角等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这些农村经济,体量小,规模小,利润小,没有大的经济成本,容易掉头,且灵活多变。”

“更重要的是涵盖的人数多,参与的人多,以最小的代价,就能撬动更多的人进城。”

中华重工每名工人的代价可不小,以及面临的市场问题,调度问题,分配问题等等。

可发展的农村经济不一样,对王府和官府没有负担。

只需要支持农村经济,就能自发的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后世工业化道路的不二法门。

为了支持乡镇经济,城市街道两旁布满了商店和供销社,所有机关单位临街道的办公楼下都成了商铺。

二十一世纪的粮食总产量,是八十年代的一点五倍。

但是人们的收入,翻了百倍不止,这就是促进生产力,工业商品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

“服役对老百姓的负担太大了,例如老百姓到驿站服役,太过影响劳动生产,而且打压了经济活力。”

朱高炽知道大明北方经济不如江淮。

江淮一带的百姓,宁愿多出钱,也不愿意服徭役,因为服徭役带来的损失大于多缴税,促进了一条鞭法的诞生。

而北方的百姓无法接受,因为大明北方相比江淮,普遍要穷困些,所以承担不起一条鞭法。

那么是江淮产金产银吗?自然不是。

相反北方地广人稀,如果根据经济理论,应该才是最需要一条鞭法的地区。

原因就是经济,江淮的经济发展的好,而北方的经济发展的不好。

如果以粮食产量来等价经济产量,那么明中期湖广得到开发,诞生了湖广熟天下足,湖广理应要比江淮更富裕才对。

而北平行省人口才两百六十万,粮食等价经济的话,就更应该要富裕。

而北平终明一朝,都不是大明的经济中心。

朱棣仿佛听懂了,又仿佛什么都没听懂。

朱高炽没有继续灌输经济理论。

后世诸多学者各个能讲的头头是道,因为有实物在眼前,谁也可以清楚的认知。

但是朱棣没有看见,全凭脑海想象,难度几何倍增加,想不穿才是正常的。

朱棣也没有钻牛角尖,想不通的事情,暂时先放下,突然开口说道,“布政司应该会出手打压下王府,此事你不要插手。”

朱高炽愣了愣。

“儿子跟布政使送了大礼,跟他前番的见面,交流的也不错,难道是敷衍咱的?”

朱棣嘴角翘起。

还是玩政治的好,玩政治老大终归年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

终于有了当老子的爽感。

朱棣淡淡的说道:“人家来北平,对付王府才是正道,要是和王府交好,恐怕睡不着的人就多了。”

朱高炽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朱棣见老大一点就通,心里极为满意,不过又透漏了一件事。

“倭寇悄悄登陆了金州,烧了几个村子,孙岩赶去的时候,倭寇已经离开。”

这个消息倒是第一次得知,朱高炽内心压抑。

“你现在懂了为何没人愿意承担抗倭之事了吧。”朱棣不满的说道。

金州中左所属于山东。

老大用抗倭的名义控制了金州中左所,山东一点反对也没有,反而乐的很,有人主动要分担责任还不好。

“咱的想法没有变,抗倭是国事,不能因为畏惧责任就避之不及,我是宗亲,更没有避的道理。”

朱高炽坚持说道。

“而且儿子对金忠和孙岩有信心,咱相信他们,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一定能歼灭倭寇。”

朱棣见到朱高炽的态度,没有再说话。

一个面对困难能坚持的人,比容易妥协的人要强十倍,朱棣不再追究此事。

没多久。

山东果然上疏推诿,倭寇登陆烧杀抢掠,责任在金州中左所,而金州中左所不归山东管。

朱元璋看了这份奏疏,又看了北平的密疏。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丢开了山东的奏疏,他要的不是下面的人推卸责任,而是勇于任事消灭倭寇。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