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时代的开端(2 / 2)

结果众人皆知。

皇帝败的灰头土脸,还招来内阁阁员当面说自己后悔,算是把事情揭了过去。

后来万历的孙子天启皇帝。

他很聪明。

本来他是靠着官员才顺利的亲政,所以是相信官员的,可很快发现官员不对劲。

比起他的父亲,天启皇帝要腹黑一些,搞出了一批打手,把阉党搞了出来对付官员。

其中就有矿场的事。

阉党不收税,直接霸占了煤场,把煤场主下狱抄家。

得到的银子,一部分送给了天启皇帝,一部分阉党瓜分,吃亏的就是矿场主和官员们。

手段比万历皇帝要暴烈多了,反而没有矿工造反。

总之。

明初不收税,是因为煤矿业的确不该收税,里头的说道有很多,细谈不了。

但是。

朱高炽已经改变了北平的煤炭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现在不收税,不但不是好事,还等于会培养出一股不受控制的利益集团。

随着工业发展的规模,这股利益集团的实力会越来越大,谁都对付不了。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核心就是煤炭业。

工业革命的胜利,也是煤炭业的胜利。

大明的煤场主,本来也是地主。

他们结合起来,朱高炽觉得,自己不事先控制,以后就得自己被他们控制。

“父亲知道城中百姓用柴,每年用多少担吗?”

“四十到五十担。”

朱棣轻描淡写的说道,尽量控制住脸上的得意。

朱高炽摸了摸鼻子。

不愧是提出让百姓生活小康的君主,果然对民生事了然于心,自己有些小瞧了朱棣。

根据朱高炽的了解,一户百姓每年用柴火烧火做饭和取暖,一年使用两三吨,平均为四十五担,每担一百斤,可大明的算法和后世不同,大明的一斤是后世的五百九十多克,合后世重量每担一百二十斤。

“一担柴一百二十斤,一年估算用柴四十五担,北平府全境三四十万户,按照三十五万户算,一年就是近十九万万斤。”

“老大,一担柴一百斤。”朱棣提醒道。

朱高炽没有改口,仍然说道:“而山东的人口是北平的六倍。”

“关山东什么事?”朱棣有些明白长子的想法,但是长子突然提到山东,让他有些错愕。

“因为儿子已经开始往山东铺设商道。”

“你什么时候开始卖柴了?”

朱棣好笑道。

山东与北平府相邻,七弟齐王本封到山东青州,后来又出镇开平,十弟鲁王病逝,幼子承袭王位。

他知道长子盯上了山东,才故意打趣道。

如此态度,也说明了朱棣并不认为山东有什么难处,会有人得罪燕王府的生意。

朱高炽没有理会,而是严肃的继续往下说,让朱棣觉得十分无趣,老大越来越持重。

“去年北平征收铁课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十五比一的征收,民间出铁大致为五百余万斤。”

“一斤铁需七斤木炭,一斤木炭需要五斤柴,一年高于两万万斤的木柴。”

“而北平不少百姓仍然舍不得使用铁器,使用的农具,竟然还有木制居多。”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铁矿产量不足,而是因为燃料不足,所以生产受到了瓶颈限制。”

“每年十九万万斤的民间用柴,夺去了铁厂需要的燃料,不少煤场的铁矿堆积如山,以至于无处安放,当做了害物。”

“所以铁器的价格居高不下,一斤铁高达一钱六分,只犁头用铁,十斤就要一两六钱,百姓们如何用得起?”

“蒸汽机抽水机的出现,解决了煤矿产量的瓶颈。”

“蜂窝煤的出现,促进了民间大量的使用煤。”

“焦炭炼制厂的成功,突破了冶铁业在燃料上的限制,不会因为受困于燃料,而陷入低产,随着高产量,与之相伴的铁器价格下降,北平即将迎来大爆发。”

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如果他搞出香皂,不过是取代了传统的皂角,挣得不过是原本属于皂角的市场,市场体量并没有变化。

而煤不同。

燃料的限制,超过了人们的象限。

而燃料的重要性,更是关乎文明的进呈。

从人们学会使用火,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一直属于薪柴时代,也就是木柴居多。

一直到焦炭技术的问世。

不但西方开始改用煤作为燃料,包括大明后期,也大量的使用煤,并围绕煤发生了几件历史大事。

所以称之为煤炭时代。

然后是油气时代,电气时代。

可以看到文明的进呈,围绕着燃料的变化而发生变革。

北平城是朱高炽的试点。

已经拉开了序幕,自然要把这股力量控制在手中,然后推广到周边,逐步工业化北平。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