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和其余人坐在看台上,丘福也在陪同中,见人齐了,请示了朱高炽,然后向下方发出命令。
下面的军官,见到台上的旗帜,然后走到士兵们身旁,在军官的号令下,十名士兵拿起桌上的鸟铳。
“预备,开始。”
十名士兵动了起来。
先是洗铳,然后装入火药,因为纸装火药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所以士兵们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用搠杖压实后,再装弹丸一枚,继续用搠杖往铳管送下。
还不算完,装好了弹丸,继续用一张纸片团成丸状送入铳管,用搠杖送入以塞住弹丸,避免铳向下时弹丸滑出。
打开火门,用另外装在锡鳖(用锡熔铸的一种鳖形贮药罐)里的细火药倒入鸟铳火门内,作为引发之用。
做完了这些动作,士兵们拿着手里的鸟铳,铳口向上的晃了晃,火药进入线门,关上火门。
最后把火绳安进鸟铳扳机的龙头,所有装填工作算是完成。
十名士兵前手托住铳身的中部,后手开火门,即拿铳身后尾,人脸贴托后尾之上,用一只眼看后照门对前准星,前准星对准一百五十步外的靶子。
“放!”
一旁的另兵大声喊到。
士兵们用右手食指拨扳机向后,夹着燃烧的火绳的火绳夹往下一压,碰到了药室,然后药燃铳响。
“砰砰砰。”
士兵们中,升起一股烟雾,随后迎风飘散。
鸟铳的精度不低,但也达不到后世步枪的精度,不过靶子上,仍然有不少的弹点。
这个成绩,令将领们脸上动容。
如此的距离,如此的威力,如此的精度,和以往的火器大为不同,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士兵们重复了三轮,让成绩更有说服力。
十几杆未上弹的鸟铳,被送到台上,由诸将亲自审视,一旁还有人讲解。
“这里是枪机护板。”
“这个位置叫蛇杆。”
“这是主弹簧,这是连动臂,这是连杆与连动臂连接的开口,这是火绳夹,这是扳机杆……”
“鸟铳铳管的长度与口径之比大约在五十比一和七十比一之间,比现有火铳铳管与口径的比值大。”
“铳管长能使火药在铳膛内充分燃烧,产生较大的推力,使弹丸出膛后具有较大的初速度,获得平直的弹道,射中较远的目标。”
一旁的技术人员,骄傲的说道:“当然,这种结构设计,对鸟铳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由于要求铳管直且光滑,制造时花在钻筒的时间较长,因此制造鸟铳的费用比较高。”
“不过因为采用蒸汽机动力,制造成本达到了最低的地步。”
“制作鸟铳需要的材料,十斤铁才能出一斤精铁,以及需要各种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只有我中华重工有这个能力,可以海量的制造,整个天下都赶不上。”
对技术人员的得意,朱高炽没有反驳。
在明中期的嘉靖朝,鸟铳一年也才制造了一万杆,而当下的中华重工,一年也可以制造一万杆,还是在刚投入生产的情况下。
如果有需要,朱高炽可以建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让他有这个底气。
“鸟铳用的火绳,是麻绳制造,用盐水等特制药水浸泡晾干,点燃后,燃烧的速度非常缓慢,半个时辰只燃烧三存。”
众人望过去,果然火绳上,有隐隐若现的火星,处于燃烧的状态。
这些技术,除了蒸汽机技术,其余都是明中后期的技术,包括弹簧部件和特质火绳等。
朱高炽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唯独不满的是对装填速度有些不满意。
刚才他暗中算过,每轮发射间隔,大概要一分钟发射一发,而历史上戚家军的装填速速,是两分钟三发才算合格。
不过军事上,朱高炽不缺人才,毕竟现在是明初,多的是战火中成长的将领。
很快有人提议,可以使用三段射击法提高发射速度。
三段射击法是当下驻守云南的沐英发明的。
欧洲三段击战术的最早的记录是英国内战时,1746年的克洛登会战出现,比明朝要晚了数百年。
使用三段射击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火绳枪装填慢的弊端。
众人你一言我一眼,对新式火器都诞生了不少的想法,把现有的军事技术,搬用到鸟铳身上。
甚至提出了战车模式。
箭矢威力不如火药,鸟铳子弹可以射穿不少的障碍物,而明军士兵在车厢后面,却可以挡住箭矢,岂不是立于不败之地。
可能是碰巧,也可能是必然,正好是戚继光兵书中,对车兵与铳兵使用的一种战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