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神人手抱鱼带钩(2 / 2)

带钩,是古人腰带的带扣,或腰带上悬挂金玉饰品的挂钩。

带钩最初称“钩”,根据考古发现的带钩,铭文上也多是自称为“钩”。

蒋琬带钩铭文“钩无短长”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带钩”一词,首先见于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之后在历代一来,比较出名的带钩,还是很多的。

比如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争夺君位过程中,曾被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射了一箭。

这一典故知道的人很多,而且都应该知道“射中小白带钩”,也就是是带钩救了齐桓公一命。

所以,蒋琬带钩铭文称“主以辟兵”,就是说带钩可以防避兵器伤害。

《淮南子·氾论训》记载:“孔子辞廪丘,终不盗刀钩。”

孔子连齐景公送他的廪丘封邑都推辞不受,当然也不会盗窃小刀、带钩之类的小物件。

《庄子·知北游》记载了一位八十岁的“捶钩者”,他从二十岁开始专一做一件事,就是锻造带钩。

他专心制作带钩,除了带钩,其他东西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除此之外,比较出名的典故还有很多,甚至还出现过一些名句。

比如《庄子·胠箧》又记载“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虽说是以一国之大,反衬一件带钩之小,讽刺当时社会不公,诸侯实为窃国大盗。

但也说明王公贵族们一件精美的带钩,确实价值不菲,偷盗会构成死罪。

而到了战国时期,带钩基本成型。

一件带钩分为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

工艺手法复杂,纹饰多样。

秦汉时期,带钩发展到鼎盛,钩首、钩身上鸟兽虫鱼各种动物形象被广泛使用。

这时的带钩,要么是寓意美好的祥瑞之物,要么是镇邪压祟的凶暴之物。

《淮南子》称,“满堂之座,视钩各异”,可见带钩样式丰富,因主人身份而已。

带钩的名目繁多,如胥纰、犀毗、师比、犀比、鲜卑等,都是一个意思。

《史记·匈奴列传》“索隐”称“‘胥’‘犀’与‘师’并相近,而说各异耳”。

《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

《史记》“索隐”还引用张晏的说法:“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

郭落带,即钩络带,是有带钩的腰带。

扬雄《方言》称,“钩,宋楚陈魏之间谓之鹿觡,或谓之钩格”,则鹿觡、钩格、郭落,都是指钩络带。

钩络带带钩上一般雕刻有各种瑞兽,人们就以瑞兽名如鲜卑、犀毗、师比之类代指带钩。

比较珍贵的带钩,陈文哲之前就见过几件,比如满城东汉墓出土的带钩。

再就是三国吴铭文错金银铜带钩,和三国魏曹休墓出土鎏金铜带钩。

这两种带钩,形制与吉省榆树、北河满城、金陵西岗、等地出土的带钩近似。

这种带钩,可以统称为神人手抱鱼带钩。

这类带钩钩首是鸟头,口中含珠,钩尾如花朵,有花蕊和花瓣,钩身是一鸟首人身的怪物。

怪物长着一对竖立的长耳,背部有一对伸展的翅膀。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怪物双手抱鱼,脚踩一只类似蟾蜍的动物,周围有水波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