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被盗,29年,南河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ay市西高穴村南部的被盗东汉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而此时发掘出来了什么呢?看看曹操的薄葬。
这座高陵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
它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安阳高陵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
考古发现墓葬被多次盗掘,破环严重。
但仍出土了一批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漆器、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等文物。
据统计,出土可复原的遗物约4件。
这就是薄葬?相对于一位帝王,这绝对是薄葬,而且是薄的可怜。
如果说这么一座古墓是真曹操墓,那么其他疑冢呢?
曹操疑冢的相关资料很少见,甚至有所谓千年之谜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被证伪,认为是假的。
因为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
他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年曹操卒于阳洛。
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
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
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
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至于是不是真的,这个很难判定,但是现在很多人公认,就是认为是假的。
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
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传天下。
这个传说能让人相信,更是因为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
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在宋代以后进一步强化。
宋代后期,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
金朝干脆就以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
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
于是,金人也就将错就错,就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们对软弱惨遭灭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怀念。
同时对元朝异族统治极度不满,于是借古讽今,更加丑化曹操的形象。
元末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也是秉承了这种思想。
清代毛宗岗,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等数据,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句子来。
从此以后,漳河岸边的北朝墓地,也就被传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曹操墓本不是谜,但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并有了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