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为什么珍贵?
因为流传到现在的数量很少,就算是阳洛那边的千年世家,也不可能收藏太多。
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在是太乱了。
特别是到了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共一百六七十年。
这个时期佛教相当发达,杜牧有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但是南朝留下来的佛像很少,比较着名的是川都万佛寺出土的一批。
特别是南朝的铜佛像,确为真品的全世界仅有数尊。
今天凡是看到南朝款的佛像,多为伪品。
有的如清端方旧藏,宋元嘉十四年(437年韩谦造金铜佛像这样的名品,也是清末彷造。
首都博物馆一展柜内有很多小佛像,绝大多数都是唐代的。
但是都被人加刻了南北朝的款,市场中杂乱的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继续向前走了几步,终于看到的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了。
但是,这些佛造像也不简单,这是唐、宋、辽时期的佛像。
而且品种更加丰富,可以说什么样的佛像都有。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唐代,就有这太多的品种。
唐代618~97年,前后近3年。
佛、菩萨、罗汉、弟子、天王、力士等各尊都有。
这些佛祖,其职守更加明确,个性化更强。
可以说佛经上所描述的各神祇都已完备,而且道教像也多有出现。
比如眼前这尊唐代倚坐弥勒像,还是铁制的。
如果陈文哲没有记错的话,这样的一尊弥勒佛,应该是藏在长安博物院。
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等原因,国内开始全面接触西域文化,深受国外美术思想的影响。
反映在佛像上,衣纹开始尽可能地写实。
特别喜欢表现衣纹的立体感,层层叠叠的衣纹显出质感。
唐代因为国力强盛,以胖为美,反映在佛像上就是颈部出现了“三道”线纹。
像是眼前的这尊唐夹纻干漆佛头像,彷的十分不错。
反正你一看,就有一种盛世大唐的美感,绝对不可能看错。
也对,能够彷制出那么一套精美昭陵六骏的高手,彷制一些唐代佛像,肯定很容易。
再说,他研究宋代技术应该很长时间了,或者干脆就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在做这一行。
这样一来,能够把宋彷的手艺研究透彻,也不是多么让人奇怪的事情。
不过,后面的佛像是怎么回事?感觉有点颓废啊!
后面那一熘佛像,从第一尊开始,越来越差。
“这是中晚唐时期的佛造像?彷的还真是够专业的!”
中晚唐以后,佛像做工开始衰退,所以,眼前中晚唐的作品,也出现了品质的下降!
要不说现在的高手彷古工艺大师,都很专业呢!
眼前的这尊佛像,已经没有了盛世时的那种气势如虹、充满自信的风貌。
而且这种颓废,还是逐渐消失的。
表现在这里的一系列佛像之上,就是佛像造型开始变得拘谨,衣纹简略,没有那么复杂的转折。
坐佛身上下垂于台座的大衣角退缩,仅搭于台座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