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为什么会被列为贡土(1 / 2)

研究青花钴料,特别是苏麻离青料,即除了物理、化学角度外,一定还有历史变化深层次结构上的内因。

而这内因,有多少把握被掌握?还能进行可靠区分?

而这正是高岭土和麻仓土对比试验中,无法给以清楚答桉的。

比如麻仓土本质上也是高岭土,其成份和现在的高岭土没什么太大差别。

单从化验看,两者不能看出什么明显差异,可做出的胎就是不一样,能说两者是一回事吗?

再举例,中国人、外国人的头发有黑有黄,从化验看,恐怕不会有什么明显差别,而能说都是一国人吗?

再有,取料化验,是何处窑址?

何地出土?何种器物根据?

有何代表性?都值得深思。

如果按一般的化学分析,这种苏料含锰量低,和国产料含锰量高形成相反表现。

其料烧制后,在釉层展现最独特的唯一性:

色之浓艳,略含紫意,颗粒之粗极具特色。

凝聚斑和晕、散、流现象独特。

凝聚斑现象要比结晶斑(铁斑现象重要得多,结晶斑或没有,但凝聚斑却不能没有。

所谓凝聚斑,为颜料色素在烧制过程中聚集形成的黑斑,分布在蓝色图纹中。

这些黑斑,均由更小的一个个小米粒般的珠状黑点组成。

并成串向某方向延伸或任意弥漫聚集,或延伸成条状,或组成更大的圆斑状。

又因这些珠状的小黑点周边发晕或发散,或带有下淌现象。

其晕似因,其散似弥漫,其流似淌,被称晕、散、流现象。

珠状小黑点串成的条状称为条形流散,圆斑状称为斑状流散。

有的流散,甚至于图纹底沿形成如锯齿状或冰挂态展现。

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向釉外表,有涨出感。

即凝聚斑形成的流散,向釉层上部浮冒,也就是黑斑向上漂,而浅澹的蓝,留在底部。

苏麻离青料稀缺贵重,对于大多数非精品,或一般**物来说,均掺入国产料使用,是正常而普遍之事。

当然这也会使苏麻离青料,降低蓝艳或紫意,转向带有黑或灰黑的基调,这时应注意同纯国产料区分。

除了苏料外,元代到底具体使用过哪几种颜料?

在元代,国产料也没少用,因为只有精品瓷器,才会使用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

那个时期,国内就已经有石子青、平等青在应用。

这些料,往往是某些地方窑口使用较多。

另外,回青料当时也从元大国的西域地区进来使用,今天也被看做进口料。

这些使用国产料和回青料的器物,特征则比较复杂。

国产料单独使用效果不好,凝聚斑串珠现象不典型,颜色呈黑灰蓝并有时略带绿意。

这种国产料黑灰蓝和苏麻离青料,因烧制不佳,造成的黑灰蓝完全不同。

苏料即使烧制不好,造成灰黑也可见其中有特别明显的串珠状凝聚斑现象。

而纯国产料,黑灰蓝则缺乏该串珠现象。

这里特别需要搞清,两种不同料的黑灰,不要把苏麻离青料,因烧制不好造成的黑灰,当成国产料的黑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