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大气泡,因历经千年腐蚀风化,气泡中心釉薄处,率先破裂。
显示出球状洞眼,古瓷洞眼里漆黑,常有臭干黑集聚其内,或有百年陈附迹钻入。
这一次陈文哲说的就很细,而且说的比较深,要是不懂,就真的听不懂。
两位老人也不耻下问,刚才他们吐了干货,这一次陈文哲好不容易也吐口了,他们怎么会放弃?
所以,接下来陈文哲有解释了气泡、棕眼的形成。
其中涉及到一种特性,就是过烧石灰。
其实这算是烧窑的一种,对于其他问题,他还有多少忌惮,认为两個老人可能比他厉害。
但是真说到烧窑,他还真不怵任何人。
过烧石灰说的是石灰石遇到高温,会烧成熔融状,不是白色,而是蓝黑色,放在水里三天都不化解。
如胎中含有过烧石灰颗粒,出窑后,遇水并不开炸,须经几十年﹑上百年才会膨胀,而造成胎体炸裂。
因颗粒大小,深浅的原故,而有炸瓷,炸线,棕眼炸包之说。
棕眼此术语特乱,在陈文哲的理解之中,特定为古瓷表面混杂有小颗粒,过烧石灰,年久风化后,膨胀,因在表面,而不炸瓷,只是逐渐从釉面冲出小眼跑出,形成空洞,曰棕眼。
仿伪者,洞眼可看出新迹。
炸线是因胎中含有小颗粒过烧石灰,其膨胀﹑力度有限,只能炸出一至几道线,看线纹,可知过烧石灰的所在。
炸瓷是因胎中含有大颗粒的过烧石灰,膨胀,而炸开瓷器。
一般是炸裂成大缝,很少断裂。
究其理,炸瓷的过程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缓慢过程。
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容易仿制的,陈文哲也从来听说过有仿的。
各种隐秘,陈文哲说了一大通,如果不是真正懂行的,直接就听晕了,就不要说听明白。
很显然,两位老人对于这些知识,也不是很明白,但是他们听得懂。
虽然没有说这些怎么做旧,但是他们知道这是真正的干货。
既然陈文哲说了些有用的东西,他们也不介意投桃报李。
这时他们说到的一些知识,就真正进入陈文哲的知识盲区。
比如瓷器之上的玻璃胶,不要说仿,陈文哲原来就没有特别注意过。
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
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没有了。
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
玻璃胶特征,一直伴随着古瓷,直至釉面全部风化脱落瓦解。
随时检验,随时可感知。
检验感知玻璃胶,也是鉴定古瓷的一个重要手段。
听老周的意思,这种鉴定和做旧的方法,到现在还么人注意到,也没有人根据这种特征进行仿制、做旧。
这怎么可能?景镇那边注意到了,研究的还这么透彻,他们会忍着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