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百多年前,秦厉公时开始,秦蜀之间就开始为了南郑一地征战不休,双方你来我往,即使到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日渐昌盛,也依旧没能彻底压制住蜀国,南郑再次数度易手。
一直到孝公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巴蜀四国——蜀、巴,充,苴内战,巴国吞并了充国,而后蜀国灭掉了巴国,对着最后的苴国虎视眈眈。
苴国不愿意坐以待毙,却又无力独自抗衡蜀国,最后做出了一个愚蠢,但同时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引入外援。
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所有相关的历史教训都在教导我们,这么做的人没有好下场,但是没有办法,横竖都是死,搏一搏总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苴国就向当时国力正盛,但是恰逢山东诸国合纵抗秦,西方义渠作乱倒攻,两面遭受夹击,急需破局的秦国。
在司马错的力劝之下,惠文王决意攻占巴蜀之地来缓解局面。
在苴国的刻意放行之下,秦国大军得以安然无恙的通过石牛道,直奔川蜀第一道关隘,葭萌关而去。
这是一道险关,不逊于峥嵘而崔嵬的剑阁,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过秦蜀实力本就悬殊,秦军因为苴国的放行也没有在行军过程中损失太多战力,再加上蜀国偏安一隅多年,对中原强国的军队实力认知不足,蜀王妄自尊大,军备上也是完全被碾压的程度,几方面叠加之下,蜀军不出意料的一败涂地,丢掉了葭萌关。
同时,蜀军也因为此次大败而损伤惨重,无力再度聚集起足以抵挡秦军的兵力,被秦国轻而易举的席扫整个川蜀。
蜀国国灭之后,秦军自然调转矛头,转过来就把苴国一并吞掉了,彻底占领了游离在中原之外上千年的巴蜀地区。
在这个冷兵器战争的时代,粮食就是一切,而攻占巴蜀让秦国获得了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块极为重要的产粮地。
秦国之所以能抗衡山东诸国,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就在于占据着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而汉中平原加上成都平原,就等于是半个‘八百里秦川’,也就是说相当于秦国的基础国力上限直接因此增幅了五成。
当然,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不能如此简单直白的计算,但也足以反映出巴蜀之地对秦国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蜀地年年叛乱,秦国也只能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平叛。
而在古寻和章邯出发赶往川蜀的这个时间点,蜀郡正好就发生着叛乱。
虽然规模算不上大,依靠蜀郡驻军就足以轻松镇压,嬴政还是借机抽调了一支部队派往了蜀中。
路途上,章邯忍不住朝古寻问道,“国师,咱们为什么走的这么慢?”
古寻带着他,宛如郊游一般的操使着马儿漫步在道路上,速度……估计还没他下马抡腿快。
个把时辰过去了,根本就没走出几里地远,他要是找个高处眺望一下,说不定还能看见咸阳的某些宫墙。
古寻扭脸斜眼瞥了他一下,怪声怪气的问道,“怎么,你很着急?”
“呃……不是,末将只是担心会误了国师的要事。”章邯让这话噎了一下,低下头小心翼翼的解释道。
“不急就别难么多事,我走的慢自然有我的道理。”古寻一抖缰绳,敷衍回道。
第六百八十四章 巴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