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了还能被称为少年吗?
在最近一次同学一起聚会上,很难相信之前喝酒会脸红的我。现在竟然能推杯换盏,麻利的应付同学亲友。其实成年人都明白:这些敬酒和客套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自己身上各式各样的身份。
看着同学,想着刚毕业那会儿,到了大专,我过的很努力。刚开始,期许对未来很美好的。我以为,生活的最低限度应该是游刃有余。却怎么也想不到,会是焦头烂额。
“努力”当然是励志的形容词,但也是脆落的。它很容易在现实面前,被击的支离破碎。也是在那会儿,才知道,光有潜力是没有用的。你得有把它们兑换“结果”的能力。
终于在某个晚上,朋友在决定回老家。我不知道他发的那条朋友圈的那句话,是指什么。已经确信,有些东西不属于我们。刚中专毕业,只不过觉得一切刚刚开始。一眨眼到了十九岁,站着准备“奔二”的门前。我们开始瞥见了藏在背后的焦虑。
慢慢的确定“少年”这个词,在我们跟前慢慢消失殆尽。而在我们倒下的时候,除了担心当下的疼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必须做出选择。选择逃跑没有人会指责你,毕竟尝试过了。也就在离场那瞬间,你没有由地觉得:再来一次,要比逃跑帅多了。
看到朋友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我才开始明白,他出来,发的那朋友圈的含义。
“这把我服输,但我有开始下一把的勇气。”
而所谓成年后的少年感,也无非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和失败后,不是轻易选择放弃,而是挣扎的爬起来,换一种方式继续走下去。
要说他们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大概是:成年前把“放弃”当做认输;成年后的我们把“放弃”当做,换一种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