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七章 救火将军(1 / 2)

杨铭在给他爹的奏疏里说的很清楚,除了大军回来,我没办法收拾眼下这个局面,几乎等于硬迫杨广了。

但是杨广会吃他这一套吗?那是不可能的,杨广太自大,在他眼里,别人都是错的,你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朕都能解决。

于是他给杨铭的回复,只有一句话:诏民悉城居,田随近给,驿县驿亭村坞皆筑城。

这是什么意思呢?将老百姓全数迁往城里,一来断了叛军的兵员来源,二来叛军无法从乡间百姓手里获得补给,听起来是个好办法,但是这个“田随近给”,做不到啊。

意思是迁往城内的百姓,就在城池周边分配给他们新田让他们种,有那么多田吗?

其实就跟一句漂亮话差不多,毫无实施可能,而且强迫百姓迁徙,更容易引发民乱,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的田啊?

杨广给太子的批文刚刚送出,涿郡就出了一个大反贼,他叫卢明月,聚众八千人,把涿州的军仓给劫掠了一番。

按理说涿州乃重地,这里有前线大军的军仓,怎么能冒出来反贼呢?其实是必然的。

正因为你有粮食,才有反贼,反贼也不傻,也是有觉悟的,你没有粮食的话,我还抢你干什么呢?

现任涿郡太守韦保峦,已经懵逼了,丢了军仓那是要掉脑袋呢,于是他紧急征调了三千人,追着卢明月打。

卢明月也不傻,他麾下的叛军很多都是逃兵或者从前线逃回来的民夫,对军仓的位置那是知根知底,所以过程顺利,但是没抢多少,因为无法携带,毕竟韦保峦已经亲自追过来了。

民,是怕官的,虽然卢明月心里清楚,自己手下的人,肯定比官府的多,但是呢,他也知道这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旦跟官兵正面撞上,很容易被击溃,所以他故意避开韦保峦,一路往山东跑。

涿郡,以前叫幽州,再往前叫范阳郡,知道卢明月是什么出身了吧。

没有了鱼俱罗的河北,眼下没有了主事人,基本上属于一盘散沙,不知道该听谁的,而山东呢,有张须陀。

张须陀在历史上被称为救火将军,为什么呢?抛开前年王薄那帮子发贼不说,就说现在的。

杜伏威,山东出来的,跑江淮去了,左才相,已经被张须陀杀了,李子通也往南边跑了。

齐郡章丘县,出了两个反贼,裴长才,石子河。

北海郡出了两个反贼,一个郭方预,一个秦君弘。

齐郡邹平县,出了一个左孝友。

济北郡出了六个,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吴海流,韩进洛、甄宝车。

东平郡出了徐圆朗、杜彦冰,还有李德逸的阿舅贼军。

东海郡出了一个彭孝才。

这些全都是山东的,隋唐演义中描写,隋末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其实不夸张,正史上,反贼应该是超过一百个了。

初期的反贼,不可怕,都是一些跳脚虾,真正可怕的,是后面下山摘桃子的,也就是那些门阀大族,世家勋贵。

历史上有人将隋末大乱斗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河北山东之乱,拉开大乱序幕,第二阶段,杨玄感造反,动摇朝廷根基,第三阶段,反贼互相吞并壮大,形成割据,第四阶段,李渊、王世充、梁师都、刘武周、罗艺、沈法兴、萧铣等勋贵下山摘桃。

但是这一世呢,第二阶段应该是没有了。

杨铭绝对不相信杨玄感会造反,你唯一的继承人杨元庆还特么在我手里,你不要儿子了吗?

各路军情,如雪花纷沓而至,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

苏威呢,更是在生杨铭的气,他认为杨铭没有尽力去劝说皇帝,虽然他也知道,咱们这个皇帝劝不住,但他还是在朝堂上摆脸色了。

尤其是见到皇帝发回来的那道旨意。

“行不通!”苏威语气不善道:“迁民城居,田随近给,想法是好的,根本就做不到,现在的情况是,不用等迁徙百姓了,人家已经跟着叛军在攻城了。”

杨恭仁也是大急:“皇甫无逸先期派出去的四千大军,全军覆没,兵械已经被叛军缴获,玄纵虽然连赢三场,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瓦岗贼众正在往东北方向移动,一旦进入山东,与山东境内贼人呼应,声势更壮,山东现在只有一个张须陀,独木难支啊。”

没有李密的翟让,也不是那么棒槌,毕竟是瓦岗军的创始人,还是有点能耐的。

皇甫无逸最早派出的四千大军,被人家诱敌深入,给全歼了,全歼是字面意思,实际情况是,一半投降了翟让,以至于后者实力更为壮大,但是朝廷要脸,所以叫全歼。

杨玄纵干了三场,三场大捷,杀人无数,但却似乎对人家没有伤筋动骨。

为什么呢?叛军就是平民,是源源不断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