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这边再难,眼下也得拨点钱出来,赏赐酒肉给全城百姓,让他们好好的去庆祝。
“民部的帐上,还有多少钱?”翌日朝会,杨铭询问崔仲方道。
崔仲方道:“还有四百万,其中两百万要用作陛下返京之后的庆典,而此番将士的赏赐抚恤,预计要在五百万左右,也就是说,眼下已经有两百万的亏空,李渊那边修晋阳宫,落下了七十万的亏空,民部这边还没有给他拨钱呢。”
按制度,国库每年,至少都要留存七百万做为应急储备,不能动,但是远征高句丽,耗费实在是太大了,保底的钱都花了一半了。
杨铭脸色难看道:“今年的赋税,大概什么时候能收缴上来?”
崔仲方道:“各地不一,快的年底就行,慢的,在来年的三月之前,怎么也能缴上来,但是今年情况特殊,恐怕赋税会很不理想。”
“眼下急需拨钱出来,赏赐京师百姓,”杨雄插嘴道:“不能先拨出一点吗?陛下今年年底,多半是回不来,先把庆典的钱,挪用一下。”
崔仲方看向杨铭:“这个得太子点头。”
“陛下亲征得竟全功,乃国之大庆,这个钱必须得出,”杨铭沉声道:“把那两百万用了吧,催一催关中今年的赋税,让下面的地方官,早点收缴上来。”
“可以,”崔仲方点了点头。
“不妥啊,”民部侍郎韦津赶忙道:“陛下南归,必然要去晋阳,李渊恐怕很快就会找朝廷要钱,这个钱,从哪弄?”
杨雄和崔仲方顿时耷拉下脸来。
人家俩难道不知道李渊会要钱吗?所以太子才会早早的把钱都花出去,让李渊自己去想办法。
庆典这玩意,在京师办一场就行了,没必要在晋阳也办,你也不看看国库还有几个钱?眼下还能铺张浪费吗?
但是赏赐京师百姓的钱,是必须要花的。
所以没人提晋阳的事情,就是打算装聋作哑先把钱给花了,但是韦津这么一开口,这钱就花不出去了。
大殿内鸦雀无声,韦津一脑门的冷汗哗哗的冒出来了,完蛋,口快说错话了。
李渊要钱,是招待皇帝,杨铭花钱,是赏赐百姓,哪个重要?
当然是皇帝重要,所以眼下人家李渊即将会要的钱,你就得准备了,本来不用准备的因为李渊还没有开口,但是韦津先说出来了。
杨铭无奈道:“提前划出一百万,等着人家李渊要钱吧。”
崔仲方瞥了一眼韦津,点了点头:“这个钱,确实需要提前准备。”
太府寺元寿道:“这样一来,赏赐京师百姓的钱,还差一百万,河东那边的炼场,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杨铭皱眉道:“眼下已无用兵之处,河东的产量已经在往下压了,而且未来几年,精炼钢不会外售,哪来的钱?”
元寿道:“兵事无用,还有民事,现在兵械的产量在缩减,但是民用器具,正在加紧量产,南方那边不少商人已经去了河东,希望购置一批工具农具,云定兴正在跟他们谈,但是还得太子拿主意。”
炼场,是官督,官办,官销,能卖给谁,不能卖给谁,都是有说法的。
按律,豪门大阀不准拥有军械,但哪家都有,这个无法阻止,杨广也管不了。
卖给商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监督他们不准将购买的工具熔了,去铸造兵械,虽然大隋的炼场是官办,但不是还有像云定兴这样的私人炼场吗?南方那边肯定也有。
杨铭沉吟片刻,道:“吏部给下面打个招呼,严令各地郡守巡察辖地,一旦发现私人炼窑,即刻收缴官府,私开炼窑者,斩,私铸兵器者,斩,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等于是朝廷垄断铁器市场,民间想买,只能找朝廷买,买了还不能乱用。
朝廷不但把钱挣了,还起到维稳作用。
当然了,像云定兴这样的没事,因为他的炼窑,就在关中,朝廷盯得很紧,他不敢乱来。
杨铭的一句话,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头落地,他对此早就麻木了。
“告诉云定兴,把价格往上提一提,”杨铭淡淡道:“让他赶紧把钱凑上来,送至京师。”
元寿点了点头:“臣即刻派人通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