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素的资格、功绩、影响,似乎足以配享太庙,但是没有。
因为杨广拎得清,到底谁是自己人。
他当年与杨素交好,为的是借杨素的力量争夺太子之位,而杨素扶植杨广,也是会了干倒高熲,自己成为百官之首。
最后他们俩都如愿了。
但是高熲不一样,高熲一直以来心里只有二圣,只有大隋,虽然因为没有杨广,致使杨广动了杀心,但杨广杀高熲,那是私仇,不牵扯任何公事。
于公而论,杨广对高熲只有敬意,但杨广这个人向来是私事大于公事。
杨丽华对于杨广的安排非常满意,在她看来,也就高熲这样的家臣、自己人,配得上享太庙香火。
高熲刚走,长子高盛道立即从长安县令被调入门下省,担任给事郎,次子高弘德担任司农寺少卿,三子高表仁,担任太子右虞候率。
三个儿子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其中高表仁,娶了杨勇的闺女,本来仕途算是完蛋了,但是耐不住杨丽华和杨铭全力作保,加之杨勇一脉已经毫无复辟可能,所以杨广给了他机会。
正所谓门里出身,自会三分,宇文恺家族是个人就会干工程,而高熲家里,虽然三个儿子都不怎么上台面,但也远胜其他家族子弟。
何况老二高弘道,本来就是杨广晋王府时期的老人。
杨恭仁这辈子第一次离京,离开之前,少不了一些应酬场面。
而与他一起去巴蜀的,还有他的妹夫燕宝寿,所以杨恭仁这段时间一直带着妹夫,参加各种宴会。
燕宝寿心里也明白,他到底沾了谁的光,私下里,闺女小棠已经派人跟他打了招呼,上任之后,事无巨细,不要等太子询问,要学会主动汇报。
这一点,不是杨铭安排的,而是燕小棠自作主张。
魏征的婚礼早就结束了,杨铭只是调侃了一番魏征,赏赐了一些财物,并没有放在心上。
故意去疏远一个人,才能让对方竭尽所能的讨好你,向你示忠,而不是刻意亲近。
魏征眼下还配不上杨铭的亲近,他还任重道远。
三个人三种心思,何况东宫有一万多人,这么多人不是靠嘴巴去管的,靠心计。
年关将近,杨广的意思是,西南行台这帮人,过了年再走,算是一种恩赐吧。
毕竟正月离家,按照迷信说法不太好。
于是杨铭便有了时间,召集这帮未来巴蜀地区的主官议事。
杨广将这件事全权交了给儿子,因为他和宇文恺、阎毗、皇杜议等人,在谋划驰道这项工程,外加过了年,他要去洛阳。
杨广是闲不住的,将来还会不停的巡游,所以今后西南道行台的事情,得靠儿子来管理,这就是为什么杨铭是尚书令。
东宫,西南这帮人全都到齐了,其实也就史怀义一个人不在京师,就他是大老远赶回来了,接任他留下的上党太守位置的,叫卢璋,看姓也知道是谁家的,主动抹账的好处,仍在延续着。
酒过三巡之后,开始谈正事。
杨铭首先看向杨恭仁:“巴蜀的事情,今后就托付给恭仁了,能做主的事情,你都做主,做不了主的,你再告诉我,我给你做主。”
他是在暗示杨恭仁,巴蜀不是你说了算,是我说了算。
杨恭仁干了这么多年吏部尚书,他能听不懂这话什么意思?闻言笑道:
“太子放心,巴蜀一应事务,臣必当时时请示殿下,以策万全。”
杨铭点头道:“当年蜀王杨秀留下来的总管府,如今仍是空置,行台省便将此处做为官署,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没必要再建官署。”
“这是自然,”杨恭仁点了点头。
杨铭环顾众人一圈,笑道:“诸位即将远赴巴蜀,担任新职,对巴蜀将来之事,心中可有计算?”
这时候,裴熙载开口道:“臣以为,巴蜀情形复杂,行台省是否可以考虑,招募一些当地世家子弟,帮助处理事务?”
“熙载之言,很有必要,”杨铭认同道。
实际上,这是他俩私下约好的,纯属搁这唱双簧呢,像杨恭仁和王士隆,已经看出来了,但也有人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