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三章 麦秋(2 / 2)

所以他和韦福嗣带回来的那点粮食,都不够塞牙缝的。

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官员愤而离席,当他们离开大监府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朝着豫州府衙去了,于是干脆也结成临时的小团伙,一同去了。

豫州府衙,

杨暕勐的拍桌,怒斥道:

“你们一个个的,来埋怨本王?是谁舔着个脸去下面借粮,是我!是谁没日没夜的处理租田事宜,是我!眼下豫州各地已经开运,准备送往洛阳的粮食,是谁借来的,还是我!”

“粮食供应断了没有?洛阳工地的民工吃不上饭了?还是你们没饭吃了?”

杨暕大发雷霆道:“本王没有饿着一个人,你们却来找我,难不成谁干的最多,谁受的委屈就越大?”

这时候,王府长史柳謇之也站出来,朝宇文恺等人道:

“齐王殿下这边管粮食供应,可管不了粮食分配,我们的供给从未中断,削减口粮,也不是齐王殿下的令,你们实在是找错人了。”

宇文恺不敢冲杨暕发火,但敢朝柳謇之撒气,只见他脸色阴沉道:

“黎阳仓已经吃不了多久了,你们的粮食在哪?我怎么没见着?怎么?非得等到黎阳仓见了底,你才能把粮食拿出来?”

“尚书这是什么话?难道我们有粮不肯拿出来不成?”柳謇之道:“运粮也是需要时间的,总不能飞到洛阳,齐王殿下殚精竭虑,每日都在催,至今没敢断了洛阳的用度,你们倒好,埋怨起我们来了。”

宇文恺大怒:“营造洛阳乃国策,工期也是陛下定的,眼下的粮食已经维持不了半个月,但是你们借来的粮食,竟然还在路上?一旦断粮,激起民变,你能负的起这个责任吗?”

柳謇之直接道:“粮食供给,绝对不会中断,尚书心中有火,臣下能够理解,但为什么齐王的难处,您就不能理解呢?”

“你少拿齐王压我,”宇文恺怒道:“宫城营造已经延误,再有十天,我要是见不着粮食,你提着脑袋跟我回京师请罪去吧。”

说罢,宇文恺看也不看杨暕一眼,气呼呼的甩头走了。

“狗玩意!”

不知人群中,谁骂了一句,主位上的杨暕顿时色变,勃然大怒道:“哪个奸贼大放厥词,给本王拎出来。”

一时间,数十名侍卫提刀冲入,府衙内顿时乱成一团。

“如果再过半个月,齐王的粮食还没有送来,咱们怎么办?”杨素问道。

杨铭负手,在堂内来回踱步,闻言皱眉道:

“找当地世家征调一些吧,尽量熬到秋收。”

豫州的主产粮食,是小麦,而小麦不是在秋天收割,而是七月中旬初夏时节,也就还有半个月,就可以收割。

但是古人称小麦成熟的时节为麦秋,而不是麦夏,是因为东汉蔡邕《月令章句》有过解释:“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所以古人说的麦秋时节,其实是初夏时节。

麦子收割需要时间,晾晒需要时间,征调赋税需要时间,所以豫州每年的田亩赋税,是在年底的十月至十一月之间完成。

大隋的小麦,是一年生,基本是当年九月到十二月播种,翌年六到八月份成熟。

收割之后,小麦的水分很大,所以必须反复晾晒三四天左右,自然风干会导致小麦发霉腐烂。

但是话说回来,晾晒是要看运气的,只有大晴天才能晾晒,一旦遇到连雨天,晾晒这个步骤的所用时间就会延长。

“我们也可以跟下面的人催一催,尽量将今年的粮食早点征调上来,”杨素脸色凝重道。

杨铭双手一摊,道:“豫州牧可不是我,催缴赋税不归我管。”

“唉”杨素叹息一声,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门外有卫士来报,说是刑部员外郎杜淹,因为辱骂齐王,眼下已经被齐王吊在府衙的大梁上,令人抽打。

杨铭和杨素对视一眼,同时一愣。

这叫怎么个事啊?你刚才在我这都能忍住,怎么到了齐王面前反而忍不住了?

杨铭托额苦笑,道:“劳烦越公去一趟,把人给带回来,别被打死了。”

杨素点了点头,起身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