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
无论处在哪个时代,这种社会上的鄙视链都是一模一样。
文人因社会地位鄙视戏子,戏子又因梨园规矩鄙视其它人。
便是一贯标榜自己“脱俗”的贾宝玉,都有他自己的鄙视链。
只要存在互相比较,就不存在真正的人人平等。
贾兰不忿。
“林姑姑,我觉得乐曲就如与情感之于诗词一样,都是发乎内心的,它就是一朵自由盛开的花,不应该被条条框框给束缚住。”
“你!”黛玉见贾兰居然犟了起来,有些急了。
贾兰也不闹,只道:“林姑姑且听我再唱一曲。”
说罢,他又唱了一段。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歌声悠悠,黛玉脸上尚存几分调笑渐渐敛去,换上一片惊色。
已经过了变声期的贾兰自然唱不出那种婉约的格调。
三人听完,久久不语。
直到门外脚步声传来,随之而来一道清脆的声音唤醒众人。
“兰哥儿,这是什么曲子?”
来人乃是龄官,此番原是来给贾兰传话,恰好听到贾兰在唱歌,驻足在潇湘馆外听完之后,大受震动的她顾不得打招呼就急急走了进来。
面对龄官无比认真的脸色,贾兰也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曲儿,有些赧然地回答道:“额,这不过是我胡乱哼唱的。”
“不对!”
龄官语气非常肯定:“虽然歌词有些细微的变化,但这是南边的曲调。”
“额……”
贾兰一怔,龄官这么一说他才忽然想起来,确实是这么一会儿事。
方才他清唱《茉莉花》,关于这首歌有几个说法,可基本上认为它是源于江左民曲小调。
在真实的历史上,卢梭在1768年编辑《音乐辞典》时,就在在“东方音乐”条目中收录了《茉莉花》这首歌。
“这下好了,行家来了!”
黛玉见了龄官,连忙挥手唤她过来向她告状。
龄官听完,目光灼灼望着贾兰,后者只好承认:“确实是南边的曲儿。”
他换成南边的腔调,又唱了一段。
果然,一换上吴侬软语,雪雁登时反应过来:“姑娘,这曲儿我似乎曾经听过的。”
黛玉目光闪烁,附和道:“我也想起来了。”
“不对。”
倒是龄官,反而摇起头来。
“曲儿确实是南边的调子,但却被公子改过了……这里,还有这里……”
龄官对此作了一番点评,黛玉听了都不由颔首。
“没想到公子有如此才能。”龄官总结道。
黛玉“嗯”了一声,可随即她就反应过来,蹙着眉头望着龄官:“你怎的给他说起好话来了?”
“公子改得好,我不过实话实话而已。”
黛玉没好气地瞪了贾兰一眼:“你的人一个个都向着你,真是把你宠得没边儿了!”
贾兰嘿嘿一笑。
见贾兰得意的样子,黛玉很是不忿的道:“这首就算了,前面那首是怎么回事,你敢不敢在龄官面前唱一次?”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见贾兰得意的样子,黛玉很是不忿的道:“这首就算了,前面那首是怎么回事,你敢不敢在龄官面前唱一次?”
“额……”贾兰迟疑了起来。
方才他不过是想博黛玉一笑,有些情不自禁,现在想想,那拿着镇尺当话筒,还有那活脱脱是老年disco的扭腰动作……
真是让人汗颜。
“还有?”龄官闻言登时好奇不已,目光灼灼地看着贾兰。
被眼神打败了的贾兰只好答应,再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