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回 阅卷繁忙 先成一房(2 / 2)

所谓荐卷,也就是被阅卷官们挑选出来,可以通过这次会试的考卷,其中二十卷是正卷,十八房一共选出三百六十份正卷,此外每个考房还会同时挑选出十卷备卷,万一正副主考对正卷不满意,就会从该房的备卷之中挑选以补足每房二十卷之数。

也就是说,会有三百六十名通过会试的考生。

这木盒子螺钿黑漆,颇为精致,明显就是礼部专门用来放会试正卷用的。

见此,王鼎不由轻咦一声:“尚书房的几位大人阅卷速度出乎意料的快啊。”

收掌官道:“禀主考,据尚书房的同考官和阅卷官所言,这次尚书房的经魁卷可说是无可争议,是以尚书房这次如此快便将荐卷选好。”

“哦?”王鼎和坐在一旁的副主考官对视了一眼,手里毛笔缓缓放下,越发好奇:“无可争议?”

“正是,无可争议。”收掌官笑着点头。

坐在一旁的副主考,一位礼部的老官员连声说道:“稀奇,真是稀奇,按照往日的惯例,各房阅卷官是不到最后一刻也不会轻易将荐卷提交过来的。”

王鼎看了另外一名副主考刑部主事陈梦一眼,只见对方眼里同样透着好奇。

是什么样的考卷,能够让阅卷官们放下争论,一致同意?

礼有三本,君师者为治之本。

会试中每一房的考官便为该房中式者的房师,和该科考试的主考官一同与考生结成师生的关系,这在古代的官场上可是相当重要的人脉,所以每一房里的考官们都会为自己所举荐的考卷争上一争,毕竟这是他们身为考官的隐形权利。

按照惯例,每房同考官拥有录取考生并且将其推荐给主考的权力,而一般的阅卷官只有建议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同考官手中。

而作为一科主考的王鼎,则拥有排定会试录取考生名次的权力,这便是所谓的“去取在同考,参定高下在主考”的意思。

能让一房考官都心服口服的考卷,连王鼎也有些好奇,迫不及待地和两位副主考一同打开木盒上的封印,取出一阅。

三人先看的是首题“书同文,行同伦”。

此题出自《中庸》,子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这一句看似生僻,但其实也不算。

用现代的话讲,这算是一个特殊的考点,因为许多学者都认为“书同文,行同伦”一句相当特别,应该是汉代时为后人嵌入的,朱子便持这种态度,认为是孔子的后代子思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孔子的思想。

王鼎目光落在考卷破题上,但见上面写着“天下之宗周,于文与礼见之也。”

这破题之句气势磅礴,登时就让王鼎暗自叫好,再往下读。

夫文也礼也,皆周天子考之议之以统一臣民者也,而今皆无不同焉,可以观为下之不陪矣。且夫制作有一定之权,上下有相安之分,在古帝之时,罔不皆然,今稽周道,尤其灿然者矣。

随后这名考生将“书同文,行同伦”二句拆分开来,分别加以阐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