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技法,还原失传宣纸!(1 / 2)

宣纸工坊内。

秦飞和丁香每日忙前忙后。

两人都穿着轻便的工作服,丁香这段时间也没有怎么化妆,每天都在和秦飞按照造纸的步骤造纸。

她还会拍下一些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焯水,砑光、施胶、洒金、锤纸

两人拿着筛子,从清水中抄出纸浆,然后放在平整的木板上定型,晾干。

丁香毕竟是学画画出身,对宣纸的了解程度也很高。

秦飞制作出来的宣纸,远比她平日里买到的宣纸要好。

那种平滑感和质感,对比非常的明显。

好的东西本来就是如此。

不然的话,宋朝的文人墨客不会一拿到澄心堂纸,就迫不及待的收藏起来,或者是直接写诗庆祝。

“等晾干后就是澄心堂纸了吧!”

“这就是华夏最贵的宣纸啊,确实好细,好滑。”

丁香轻声惊叹道。

秦飞点头笑道:

“晾干后只是生宣,我需要把这些生宣纸用明矾做成熟宣,才是真正的澄心堂纸。”

细腻的纸浆纤维漂在纸槽中,秦飞和丁香拿着模框,把模框浸入纸槽,然后两个人一起向上抬,让纸浆纤维均匀的留在纸模框上。

然后,又把这样的纸模框放在外面晾干。

两人专心致志的做着传统手艺。

工作间内,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器,只有古朴的造纸工具,看起来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两人一次晾了好几张纸。

秦飞看着太阳照耀下的纸张,满意的说道:

“晾晒结束生宣纸差不多就做好了,还好,没出什么差错。”

“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这种纸是华夏造纸历史上最好的纸。”

“现在还无法确认这种纸和宋仿澄心堂纸完全一致,等纸做出来之后,就可以判断纸的质量了。”

丁香也颇为的高兴。

“嘿嘿嘿,造纸也没那么难嘛!”

闻言,秦飞微微一笑,“是不难,掌握技术,掌握原材料的配方,再耐心一些就行。”

“手艺会影响到纸张最后的质量。”

“不过,我们做的自然是最好的。”

生宣纸全部做完,大约花费了半个月的功夫,做出了六十多张。

其中,共有三张特别长的纸,是秦飞把很多生宣纸连接在一起做出来的。

这三张纸,是秦飞为自己绘制画卷所准备。

当天晚上,丁香把造纸的视频发在网上,也是第三期的视频。

视频又引起了很多人的探讨。

网友们从视频中看到了纸张的全部细节。

初看上去,纸张光滑细腻,甚至有玉的质感。

所以评论区清一色都在夸赞。

但是纸这种东西,还是要专门现场鉴定过才能知道质量如何。

光看视频是看不出来的。

比如打印机的a4纸,在视频中同样十分的光滑细腻,只是不太适合作画罢了。

这个视频在当地也引起了一些波澜。

第二天一早,秦飞和丁香出门吃早餐,回来的路上就看到宣纸工坊的厂长张涛在等他们。

这座宣纸工坊是秦飞和张涛租来的,因为开的价格足够好,所以张涛很乐意把工坊租给他。

“秦大师,今天特地过来,就是专门想看看您做出来的宣纸。”

“我看视频里,那纸的卖相真好。”

“所以想亲自观摩观摩。”

“我做手工宣纸都做了十年,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宣纸,太漂亮了!”

张涛神色感慨。

“没问题,就在里面。”秦飞和张涛走入到工坊内,取出一张澄心堂纸,递给张涛。

张涛接过宣纸,细细的看着。

越看,他越是吃惊。

这纸比他在作坊里自己制作出来的纸要好了无数倍。

看起来非常的细腻,而且质感也很好。

不管是用作毛笔书写,或者是国画绘画,这种纸都堪称完美。

笔墨在其中浸而不散,凝而不乱,对创作者来说也是极大的享受。

“秦大师,这是真的澄心堂纸吗?”张涛感觉到这种纸的质量极高,于是略有些忐忑的问道。

“还要等做成熟宣再对比,现在只是接近,一些细节无法对比出来。”秦飞如实回答。

“你要真能做出澄心堂纸,估计华夏造纸业都要受到震荡了。”张涛又是感慨一声。

确实如此。

这种纸在书画圈的地位很高,尤其是文物收藏圈。

毕竟,澄心堂纸号称最好的宣纸,宋朝的书画名作,很多都是用的这种纸。

那时候一纸难求,很多文人墨客买到一些,还会兴奋地写诗来庆贺。

张涛如果能在自己工坊见证澄心堂纸的诞生,对他来说也值得吹嘘很久了。

“还不一定和真的宋仿澄心堂纸一模一样。”秦飞只是回道。

他还要保持低调。

实际上,以前在将作监的时候,这种纸特别多。

朝廷和地方还不一样,地方迁客骚人难求一张的极品宣纸,在朝廷那都是标配的纸张。

而且朝廷有专门造纸的部门,秦飞和其中还有些纠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