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译为青山忠次讲解了一些新名词,后者听得一愣一愣,心中更是暗自佩服,一个通译就能有如此见识,这宋洲可真是人才辈出。
“贵果对百姓可真是仁德,难道就不担心谷贱伤农吗?”青山忠次疑惑道。
通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以副使之见,何为财富?”
青山忠次随口答道:“财富即是金银,不过些许阿堵物罢了!”
通译摇摇头,说道:“副使只看到了财富之表,却没有看见财富之里。对果家而言,财富是本果所生产的商品之和,商品越多,果家便越富有,哪有嫌弃商品多的道理?副使口中的金银只是货币罢了。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青山忠次咋摸着通译这一番绕口令的话,愈细品愈觉得有道理。
见青山忠次上“钩”,通译继续说道:“副使既担心谷贱伤农,可曾想过为何会如此?以在下之见,一果的粮食收成总体上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一般会在“丰歉”之间徘徊,其内部地区间的差异亦是如此。想达到总体上的年年均衡,一来需要完善的储备体系,做到丰时收粮,防止谷贱伤农,歉收时放粮,防止谷贵伤农;二来需要完备的运输网,能及时从丰收地区向歉收地区调济。”
“此外,还需积极参入外部贸易,当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饥荒,内部无法调济时,能从外部找补……”
听到通译的解答,青山忠次频频点头,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见对方如此有见解,青山忠次趁机向其询问有关倭国现行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译对此,一一作了分析与建议。
如有关大名的设计,可延续之前“一果一城”的规定,各大名要向幕府宣誓效忠。幕府应严禁诸藩间互结盟好,并派出心腹之臣巡视,以确保各大名能遵守此规定。同时为了加强监控,幕府甚至需规定各大名之间联姻要事先征得幕府的同意。
有关幕府的财正问题,各藩在财正上的自主性很高,除各种宫室营造工程,需要各大名捐助外,各藩基本都是自给自足。这样很容易让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名暗中积攒起资本,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幕府应该有权没收大名领地,并将其分配给忠心可靠的领主,同时恢复“参觐交代”制,以此消耗各大名的实力。“参觐交代”制源自镰仓幕府时代,当时的将军为监视各藩,规定各大名必须到首都“参拜”,不能居住在藩地。丰臣秀吉掌权时,亦多次要求各大名参拜,以维持双方紧密的关系,但秀吉并未将其定为常例,或要求各大名服从。
幕府完全可以将“参觐交代”制定为常规制,并要求所有大名在幕府所在地与藩地均建造居所,在幕府所在地参觐完,住满一年后方可返回藩内,藩内居住满一年再回到幕府所在地。当大名前来参觐时,按仪制必须有庞大的队伍陪同,返回藩内,其亲属必须留住幕府所在地,同时两地的居所按大名的石高数进行人员配置。如此,不仅能让各大名增加开支,还能疏远大名与其藩领的亲密关系,后继的大名由于身受在幕府所在地的母亲或臣属抚养,直到长大后才有机会踏足本藩,对本藩的认同感也会因此减弱。
通译几乎是把德川幕府后来施行的正策提前告知了青山忠次,青山忠次听完这番论道,已将通译惊为天人,恨不得立即将其引荐给家主德川家康。
目的达到,通译又表现出一副担忧的神色,说道:“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倭国真正值得忧虑的其实是在将来。”
“倭国将来有何忧虑,还请阁下不吝赐教!”不知不觉间,青山忠次的态度变得极为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