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商业考察(中)(1 / 2)

有句说人缺乏生产见识的话,叫五谷不分,其实单论起来,拿稻谷为例,又有多少人能说清稻谷的差别。

稻谷按大范围区分,可分为粳稻和籼稻;按种植时间区分,可分为早稻和中晚稻;按口感区分,可分为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可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按是否无土栽培,可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可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巨型稻。

后世研究发现,粳稻起源在华夏,籼稻起源在印杜。大约8到9年前,余姚田螺山先民就已利用湿地种植水稻,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栽培稻群体中的驯化稻的比例上升,原始野生习性减弱,稻谷产量增加。

古代经济中心往往与其地所产粮食养活的人口息息相关。唐代以前经济中心在长安,以黍糜为主食;唐末宋代经济中心转移至了华北平原的洛阳,以麦为主食;宋代以后,经济中心转到江南,以稻为主食。

华夏原产的粳稻只能一年一熟。宋代时,占城稻传入华夏,这种早籼稻经过农人的培育与改良,能与晚粳稻套种,江南地区由此实现一年两熟,多出的粮食支撑着江南发展起的手工业、纺织业。

一粒稻米改变了历史走向,这便是埋藏在农学里的力量。正因如此,乔京玄与占城君主婆湿蒂见面后,所谈论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扩大农场规模。

占城粮贸公司股份中,占城官方是第二大股东,仅一家粮贸公司的经营收益便占占城小朝廷财正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些年,占城小朝廷一直做甩手掌柜,只管每年分红,管理上根本不用操心,天底下真难有这样的好事。

对于乔京玄所提的要求,婆湿蒂自然是满口答应,如今占城不到2万人口,整个九龙江平原的开发力度不到十分之一,大有潜力可挖。

婆湿蒂在宋洲本土上过学,相比于朝中文臣武将对宋洲武力的崇拜,他对宋洲艺术、农学、医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更为推崇。当宋洲试验田亩产超过8斤,传遍占城,惊掉一众人的下巴时,婆湿蒂却显得极为淡定,仿佛这一切发生在宋洲人身上本该如此。

陪同乔京玄视察了今年各地区稻谷的长势,回到南都九原城,婆湿蒂向其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宋洲能派遣人员在宾童龙开办一所宋氏学校,以便占城贵族学习宋洲文化,虽说前往金兰郡学习并不遥远,但终究不如在自家方便。

此外,婆湿蒂还希望宋洲能贷一笔款,并帮助占城创办一家造船厂。之前,宋洲联合占城开发昆仑群岛,打造两果共用的一处海军基地,奈何占城连艘像样的战舰都没有,只能捡宋洲淘汰下来的商船凑合,好不容易凑齐一支三艘半的海军部队(另外半艘是一条不到5吨的近海小渔船,结果前往金兰港做船只保养的途中沉了一艘,这让婆湿蒂脸上大感无光。

听到这两个请求,乔京玄豪爽答应了下来。在海外开办宋氏学校,是展现宋洲软实力的一部分,中枢对此向来积极。帮助占城创办造船厂,培训出合格的船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目前本土云瑶造船厂积累了大批即将淘汰的技术,若能在最后换点钱,何乐而不为。

贷款之事,由随行的各大银行高管去与占城协商,乔京玄趁着眼下的空闲,专程去慰问了一番留守在九原城的迎日城大学农学系师生,了解了水稻育种的进展。

经过几十年的筛选,目前培育出的新占稻六大品种,平均产量要比占城百姓种植的普通品种高出2%-35%。

“如果配合科学施肥、防虫害、除杂草,未来高出5%也不是全无可能。”老教授自信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