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黄金时代(18)(2 / 2)

发生在小山村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竹山县,关于官府的谣言越来越离谱,流民心中的怒火已经难以平息。

当先遣小分队揭竿而起,山间的流民纷纷下山前来投奔,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

陆完率领人马北上,造成湖广地区兵力空虚。趁此机会,起义军的星星之火又在湖广地界复燃。

胡二郎带领东路军残部破县城,劫监牢,迅速聚拢了二千多人的起义军骨干。有了这一支人马,再加上宋洲商业网留下的暗点物资,东路军的武力顷刻提升,一时有了与明军周旋的实力。

掌握东路军的领导权后,胡二郎改变了东路军以往“轻车简从”的作风,而是采取广撒网,滚筒式运动,避重就轻的作战策略。

一路克荆襄之地诸县,先遣队领导的当地起义军顺势归入东路军麾下,至十一月下旬,东路军又恢复到了当初挺进湖广地区时四万人的规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增。

~~

湖广安陆州,兴王府。

年仅四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在父亲兴王朱祐杬的教导下,正认真学习着诗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厚熜摇头晃脑地背诵道。

“很好,吾儿真是聪明过人!”朱祐杬只是诵读了几遍,朱厚熜便能准确背诵,这让朱祐杬老怀甚慰。

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封为兴王,弘治五年(1492年成婚,弘治七年(1494年就藩。

成婚后的第八个年头才得一子,不过长子五日后即殇,这似乎预示着兴王一脉子嗣的艰难。

次子朱厚熜于正德二年(157年出生,寄托了兴王朱祐杬的全部希望,因此,次子的诗书礼仪皆由朱祐杬亲自指导。

王府长史袁宗皋轻步走到书房门口,静声候着。

朱祐杬听到脚步声,猜是长史袁宗皋到来,于是命朱厚熜温习功课,他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出书房。

“王爷,贼寇绕道,避开了安陆州。”

“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

听得此言,朱祐杬大大松了口气。

这段时间由于起义军闹得太凶,湖广各州府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整日人心惶惶。

为了防备贼寇攻城,知州与安陆州城的权贵大户紧急相商,筹措粮饷,组织百姓守城。朱祐杬为此,没少做“表率”。相比其他藩地的王爷,朱祐杬这个兴王称得上是本本分分,没大肆圈地建庄,也没过分盘剥州城边的百姓,王府中的钱粮可经不起多番慷慨。

关于当今圣上的“荒唐”之举,朱祐杬亦有耳闻,但他这个做叔辈的没法管:“唉,却不知这动乱何时才能结束?”

袁宗皋劝道:“王爷勿忧,贼寇难成大事,早晚会被剿灭!”

朱祐杬遥望北方,轻声感慨:“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