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建交之行(上)(1 / 2)

书接上回。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推荐乔治·欧维士出使宋洲,而这个乔治·欧维士又是何人?

历史上,乔治·欧维士受阿尔布克尔克委派,于1513年5月来到明朝広东珠江口屯门澳,与当地百姓进行贸易。是他将有关东方古老帝国的第一手消息传回欧洲,这次航程也是近代早期华夏与欧洲第一次通过海洋的相互接触。

欧维士还在屯门澳竖立了葡萄牙探险家专用的标柱——发现碑,来标志他这次航行成功。其子因水土不服而病死在屯门澳,被欧维士埋葬在其所立的标柱之下。西元1521年6月,当欧维士再次和他的朋友柯罗等人航抵屯门澳,却在7月7日不幸病逝于当地,柯罗遂将其安葬于所树立的标柱之下。

后世澳门南湾立有欧维士的石像与石碑,以纪念乔治·欧维士成为首位抵达华夏的葡萄牙人。

从这些资料不难看出,大航海初期,葡萄牙探险者们为了荣誉与利益,前仆后继的过程。像哥伦布、迪亚士、麦哲伦等一个个数得上名的航海家与冒险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离不开葡萄牙王室的扶持与培养,为了垄断东方贸易的巨大利润,葡萄牙王室设立了果家航海事务所,专门培养航海人才,这便是葡萄牙小国为何能奠定早期殖民帝国的重要原因。

岔开话题讲,大航海时期,说西方文化要比东方更加先进,纯属胡扯。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军事组织度确实要比东方更为有效,这能从无数个海战及堡垒防卫战,以少胜多的例子中找到根据。

作为对比。明朝嘉靖年,一股五十至七十人的海寇登陆大明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能越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迫近芜湖,围绕金陵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虽然后来被歼灭,但是被海寇杀伤的军民据称竟有四千之多。而金陵为明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十二万人。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

西元1555年,戚总兵调赴浙江,为解决寇患,他组织起了一支新型军队。在其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中有条不紊地提出了建军方案:宣布招兵的办法,规定月饷的数字,拟订分配列兵职务的原则,明确官兵的职责,设计队、哨、局的组织,统一武器的规格,颁发旗帜金鼓这一类通讯器材等等。

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纪效新书》这部著作的出现,正好在另一个角度上反映出当时明朝连军训军令都没有一个固定准则,何谈专门研究军事技术的学校。更为荒谬的事,在当权者眼中,一个将领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应是勇敢粗豪,而不在于头脑清晰。种种落后情况,使得明朝野战军的战斗力几乎与农村的民兵相去无几。

清朝继承正统后,同样没有逃出这个怪圈,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说回正题。

新世界3年,西元159年,1月。

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18艘战舰的舰队到达了果阿。已成困兽之斗的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瞧见援军赶到,欣喜若狂,他立即单独会见了舰队的各个指挥将领,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展开一场与宋洲舰队的大决战。

但这个提议,被各个指挥将领断然否决,众人还向阿尔梅达重申了他已被曼努埃尔一世解职的命令。陷入癫狂状态的阿尔梅达终于清醒,恍然接受了自己得灰溜溜离开的事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