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迁居(1)(1 / 2)

吕宋岛,明人商埠。

一支几年不见的福建商船队驶入了商埠码头,商船纲首一下船,就受到了本地商贾的热情迎接。

“卢兄,几年不见,别来无恙!”

“一切安好,让各位牵挂了!”

胡守信跟在众商贾身后附和,不显山不露水,显得尤为低调。

码头上备好了轿子,众商贾坐上轿,由仆役抬着,晃晃悠悠前往本地首富许家。

轿队走上大明街,远远便能瞧见总督府,午后的阳光照在总督府屋檐上,仿佛给这栋不到百年的建筑笼罩了一层历史的尘埃。

明永乐三年(西元14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经停吕宋,于当地见到许多福建侨商,并应侨商请求,任命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由此,商埠大明街上立起了明朝总督府。

其后,郑和又于永乐六年和十五年,率领拥有二万七千人的大型舰队分别巡视菲律宾群岛的灵牙渊、马尼拉,民多洛和苏洛等地区和城市。

这三次官方巡视大涨了海外汉人的颜面,却没想等永乐帝去世后,朝廷再无下南洋的行动。

旅居吕宋岛的汉人起于唐人,当时到吕宋等地的福建人渐多,俗称番客、吕宋客。

北宋哲宗赵煦元祜二年(西元187年),泉州正式设立提举市舶司后,到吕宋的福建商贾与日俱增。

元顺宗至正十一年(西元1351年)天下大饥,刘福通等率众起义,福建人百姓不堪泉州统治者回回那兀纳鱼肉,成批蹈海“过番”往吕宋谋生,其中尤以沿海深沪港阜、金井、安海、东石人为最。

明初,福建人往吕宋经商者剧增,故《明史·外国四》说:“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

明朝停止下南洋后,吕宋总督府下辖的汉人与福建的联系,只剩海商这条途径。

这几年,随着宋洲的崛起,特别是台南军管会的成立,无意煽动了一下蝴蝶翅膀,使得吕宋岛上的商业处境愈加困难。

往年按针路下南洋的商船渐渐不走吕宋这条航线,他们大部分选择直接去安平堡做贸易,或者花钱找海盗买旗帜去金兰港,吕宋岛的中转港地位显得逐渐鸡肋起来。

从福建而来的商船是受本地商贾请托,实在抹不开情面,这才有了此次出海。

许家祖上许柴佬是大明朝廷委任的第一任吕宋总督。从永乐三年至永乐二十二年,二十多年间,许柴佬上忠朝廷,下效庶黎,身体力行,励精图治,不遗余力传播华夏文化与先进生产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及农业技术等,促进了明人商埠地的开发,许家因此在本地汉人中颇有威望。

一行人来到许家大宅,许家家主早已备好接风酒宴,请卢纲首入席后,众人开始边吃边谈。

“卢兄,这两年想必是发了大财,都不见你再出海了!”许家家主亲自斟酒,笑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