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户部谋划(1 / 2)

魏广德把话头扯到倭国,又说出金山银山的传闻,王国光自然通透,想明白其中的关键。

大明对倭国是真的没有好感,前些年东南倭乱,虽然真实情况作恶的其实多是海盗,还是大明的盗匪,但大家都将其称为倭寇。

反正只要知道,朝廷上下对倭寇没有好感就对了。

知道这点,善加利用,就可以为大明出兵倭国的理由。

当然,大明出兵倭国,自然不是单纯的进行报复,而是因为那传说中的金山银山。

倭国是个岛国,要去那里,没有强大的水师,显然是不成的。

从这个角度看,还真需要强大的水师才行。

户部之前,大部份人都认为南海水师的实力在大明海已经首屈一指,无须继续发展。

而那些海船,只要保养得当,二三十年内都不需要大批量更换,所以完全可以停止对水师的投入。

虽然现在他的观点依旧不变,不过有看得到的收益,他自然也知道户部的部议需要一些变化,那就是还要继续支持南海水师建设的。

早前对旧港税银的分配,户部根本就没考虑要南海水师参与。

这么做,当然不是卸磨杀驴,而是军队真不适合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唐末藩镇怎么来的,可不就是他们控制了军队和地方财税,有了自给自足的实力,才有胆量和中央叫板,形成事实上的军阀割据。

军队只要得不到稳定的财税支持,一切都得看朝廷的脸色,才能听话,才能保持国家稳定,这是所有朝廷大员的共识。

只不过,王国光离开的时候,不知道魏广德看他的眼神却是不对。

王国光想通过旧港,分走月港的税银,还想在旧港税银分配上摆内廷一道,这哪里是他可以碰的。

如果真要实行此法,冯保第一个就要跳起来。

不是因为此事关系到冯保切身利益,而是他得帮他身后的主子闹。

两宫太后和小皇帝,都是不适合当面锣对面鼓和朝廷争夺银子的,只能是他这个内相出面。

好吧,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对他也只能以利诱之。

对于想要分走内廷钱财的人,冯保肯定要把他当做头等大敌对待。

若是冯保那边知道了消息,就算是张居正,最多能保住王国光的体面,让他主动致仕,弄不好翻出旧案把他给办了都是可能的。

为官的,就没有绝对干干净净的。

王国光是山西人,和已故尚书杨博、原宣大总督王崇古关系密切。

而这三家加上张四维家族,也是山西商圈的大家族,控制着对蒙古互市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能做到控制市场,成为其中翘楚,没有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当然是办不成的。

说起隆庆开关,一般人只知道是有限开放海禁,实际上北方和蒙古的互市,也是隆庆皇帝对外贸易持开放态度一个重要举措。

只是因为其中涉及到封贡,所以并不被外界重视。

魏广德在边关影响力其实有限,远不如山西晋商百年深耕细作的影响力大,可谓是地头蛇。

所以,魏广德一开始就对北方贸易不感兴趣,而是专注在南方开海。

因为倭乱的关系,原来最大的海商家族如谢迁家族等,都在倭乱中损失惨重,实力出现空缺,正是魏家介入的天赐良机。

以他为纽带,把东北、京城、山西和福建商人联系在一起,又有同年好友劳堪在福建任职的便利,所以在海贸上介入很深。

不过即便如此,魏广德也只是参股,并未成为其中最大的话事人,大股东。

若是他魏家成为大明最大的海商,那就有些众矢之的了。

魏广德不想做出头鸟,可是却有人看不清。

杨博家族就是此时山西最大商人家族,而其他几家也都是后起之秀,想不被人注意都难。

之后几天,内阁依旧有条不紊处理南方就在事宜,和户部协商调粮赈济之事。

不过在空闲间,内阁和户部也秘密商议了关于旧港钞关税银的分配。

月港的盘子肯定是不能动的,张居正看的很透彻,知道“天子南库”不是随便说说,每年百万两银子收入已经是宫里最大的进项,甚至超过大量的皇庄收入。

最终内阁和户部拟定的分配方案则是,旧港宣慰司一成,这是旧例,不会擅变。

南海水师抽两成,专门用来建造新船,算是朝廷对水师的投入。

剩余七成,户部坚持要四成,内廷三成,而张居正和魏广德想法类似,就是对半分,这样的结果比较容易得到冯保的认可。

到这个时候,消息自然也就瞒不住了,冯保也知道了朝廷打算在旧港设钞关的消息。

冯保知道了,那之前户部的商量也自然而然传到了他的耳中。

冯保虽然面色如常,可魏广德还是注意到他隐藏的对王国光深深的敌意。

要知道,冯保虽然是太监,但是他的文才还是不错的,若不是少时挨了一刀,他自认参加科举也是可以得个进士头衔。

所以,他丝毫不认为自己比文官差在哪里。

但是,即便他在不损害内廷利益的前提下,全力配合前朝的政事,没想到还是有文官想要背后捅他一刀。

王国光主持的户部,自然就被他恨上了。

毕竟挨了一刀的人,心态多少有些变化,不容易被常人理解。

王国光不认为得罪了冯保,毕竟六部经常为公事争论,可若不是故意针对也不会因此结仇。

只能说,各自为各自所在衙门争夺利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