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周师傅火了!(1 / 2)

广、州街头,身为“周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业务推销员的杨伟,并没有去努力的推销公司新开发的牛肉面产品,反而是一脸落魄的背着个老旧的帆布包蹲在了地上,一手夹着烟不停的抽着,一手捂着头不停的抓弄一下头发。

杨伟今年二十五岁,没改革开放的时候在家里蹲着,干农活赚工分。

后来改革开放了,初中毕业的杨伟觉得在家里干农活没意思,他不愿意自己老死在农村,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活着,所以在八零年的时候就跟了村里的一个堂叔出来闯荡了。

深、圳他去过,第一次出来就是去的深、圳。

或许是他和深、圳犯冲吧,在深、圳呆了三年,他一事无成。没办法之下,他只能是挪个窝,跑到了广、州来,寄希望于他会因此而改运,发达起来。

刚到广、州不久,他先是在工地上干活,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进了大华食品厂,做起了临时工。

大华食品厂是乡镇企业,国企范围,他一个外来人自然是不可能有正式编制的。

原本想着,老老实实的在大华厂干上一两年,然后转正,最后想办法将自己的户口从农村牵出来,改成城镇户口。现在看来这只是个白日梦罢了,但在刚进场那会却不是白日梦,因为当时大华厂的厂长魄力极大,不仅投入重金扩大生产规模,更是喊出了“赶超华丰三鲜伊面。争取做全国方便面第一品牌”的口号。

杨伟当时就觉得吧,日子挺有奔头的。

深、圳几年闯荡的挫折,让他灰心了,决定不再好高骛远做一个成功的大老板,他觉得他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当他的螺丝钉好了,最多只争取将农村户口给改了,做一个城里人。

为此。杨伟在大华厂是很努力很认真的做事,一个小错误都没有犯过,也从没有被上司责备过。完全可以说是兢兢业业。

但是,令杨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喊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厂长。最后居然掉了链子!

大华没有发展成为全国方便面第一生产公司之外,甚至落到了破产的地步,差点连他们员工的公子都发不出来了。听工友说,这还是因为政府怕员工会闹事,所以先向银行借贷了些钱来支付他们的工资。

每每想到这事,杨伟就窝火,一肚子的火,恨不得提根棒子就去暴揍厂长一顿。^/非常文学/^

因为公司破产,不仅让他城里人的梦破了,而且还很有可能让他又一次的失业。他又要重新上路找工作。

万幸,有个香港来的大老板收购了厂子!

杨伟庆幸不已,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刹那间,他就对香港来的老板有了深深的好感。

之后,香港老板派过来的总经理在正式开始生产的时候宣布给他们加百分之五的工资的时候。他对于香港老板就更加有好感了。

当然,好感归好感,杨伟可不为为了这点点好感就不要工钱的帮忙干活了,工钱还是照样拿。

经过这件事,杨伟也想通了一个道理。

梦想虽然是未来的打算,但毕竟在未来。还没有发生。人不能为了梦想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梦想上,现实中拥有的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拿在手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而现实中,什么东西拿在手里才是最可靠的?杨伟认为应该是钱!

所以,当公司总经理梁伯韬宣布公司部门重组,将会在员工之中选出一些人划归为业务人员的时候,杨伟看了看待遇,马上就报名了。

员工的工资,在原有基础上加百分之五,也就百来块钱,并不会多到哪里去。

换做以前,杨伟当然是会觉得不错了。但经过公司破产重组之后,杨伟就觉得不够看了。他要攒钱,他要成为城里人,一年也就百来块的工资,能干什么事?一年万元,成为万元户甚至十万元户才是他的目标。

而公司业务员的待遇,是无责任底薪加提成,虽然底薪比生产线声的员工要低百分之十以上。但杨伟算过了,无责任底薪,也就意味着即便他这一个月都没有做多少单子,甚至没有一张单子,他也是有工资拿的。但要是被他做下了单子,而且不仅一张,那每个月的工资就要高了。

推销方便面,不可能是一包一包的零散推销,肯定是要推销给一些企业、机构和团体。往往一份订单,数量那都是成百上千的,上万都有可能。这也意味着,一份订单,总金额往往都是成千上万块。

提成来说,公司现在定的是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推销出去的方便面的总金额的百分之一就是业务员应该得到的报酬。

总金额一百块,就得到一块;一千块,得到十块;一万块,得到一百块、、、、、

方便面三块钱一包,总金额一万块也才三千多包,随便一个国企它的人数也不止这么点。杨伟在深、圳这些年可是见识过了,越是大型的国企,定东西那都是成吨成吨的,定方便面也是这个样子,他就亲眼见过几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