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在贾鸿渐拍板了这么一个环境污染的专题节目申请之后,马上又有一个新闻来了——8月11日下午3时许,岭南梻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港商张树鸿在自己工厂的三楼仓库内上吊自杀,尸体旁边堆着十多包形态可爱的芝麻街布娃娃玩偶。%自杀前,张树鸿在厂区内巡视一圈,并将工人工资悉数结清。他从1993年起自港港到佛山办厂,被员工描述为一个厚道人,个子很高,接近一米八的样子,也很壮实,但皮肤很黑,穿衣服很不讲究,平时总穿一身很旧的休闲服。他对员工很体贴,曾自己贴钱给员工供楼,许多人也因此跟着他一干就是十几年。这个玩具商的意外死亡,让“中国制造”的话题再度跳上国内外重要财经媒体的头版。
张树鸿之死起因于9天前。8月2日,美国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召回佛山利达生产的96.7万件塑胶玩具,理由是“回收的这批玩具表漆含铅量超标,对儿童的脑部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美国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认为危及儿童安全”。事发前,利达的产量已居当地玩具制造业第二。一夜之间,这家拥有十多年良好生产记录的合资企业成为众矢之的。在美国舆论的不断声讨下,玩具厂商及其上下游供应、检验链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最终,利达被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求整改。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暂停其产品出口。利达被迫停产,2500名工人几乎无事可做,张树鸿承受巨大压力,最终一死了之。张树鸿死后3日,美泰第二次宣布,召回的中国产玩具数量增加到1820万件。
在利达事件发生后,“中国制造”开始遭遇到一场酝酿已久的信任危机。8月18日,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宠物食品公司menu-foods发布“召回声明”,因其原料涉嫌污染导致猫狗宠物死亡,该公司将对旗下八十多个品牌的宠物食品进行紧急召回。所有这些食品都是罐头包装或者锡箔纸袋包装。数量约为6000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调查认为,涉嫌污染的产品使用了从中国进口的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其中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5月初,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宣布在中国产牙膏中查出含有二甘醇。因而决定停售中国产牙膏。随后美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相继作出停用、停售中国产牙膏的决定。
8月21日。美国一家轮胎经销公司fts宣布召回45万条由中国生产的一批轻卡汽车轮胎。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上年8月,一辆载有4名乘客的货车在宾夕法罗亚州失控撞毁。其中两名乘客丧生,事故原因是该车使用的中国产轮胎面脱层。同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层对来自中国的5种水产品实行自动扣留,并拒绝其入境,称其含有未经批准的兽药残留。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宣布在全球范围被收回150万台中国生产的玩具火车,称其油漆中含有可导致儿童中毒的金属铅。
这些层出不穷的安全事件让中国商品信誉遭到重大挫伤。一些针对“中国制造”的攻击性言论和行动甚嚣尘上,两年前那个宣布“一年内不使用中国商品”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闻记者莎丽-邦加妮在这时候出版了《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乔纳森伯查尔写道:“书中有大量表达不满的潜台词,这意味着在中国崛起的问题上,本书可能成为表明公众忧虑的又一个指标。”对“中国制造”的谴责成为某些政治人物随手拈来的“工具”,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湾市市长马齐奥梯甚至发布命令,该市政府不得购买价值50美元以上的中国商品,或一半以上部件为中国制造的商品。
这个有10.7万名居民的小城市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某一国家货物的城市。正是在这种汹涌的抵制风潮中,玩具商之死把矛盾推到了顶点。对中国商品的谩骂或侮辱式的指责似乎已经不需要理由,这是当今商业世界最诡异的事件之一:谁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可是每个人都在表达着对它的不满。《金融时报》驻京首席记者雷蒙德.马利德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矛盾心态:“一方面,西方消费者获得巨大好处,另一方面,西方人大声抱怨廉价中国商品正在让当地人失去工作,让中国得到不容置疑的好处。”
张树鸿死后,玩具召回事件在质量责任人的确定上居然出现了戏剧性的反复。在一开始,美泰公司俨然一副受害者的姿态,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埃克尔特在向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认定,事故责任完全在于中国承包商。他说:“有人对不起我们,造成我们对不起你们。”然而,中国商务部门却在调查中发现,美方宣布召回的玩具绝大部分不是因为制造质量的问题,而是美方标准的突然改变以及经销商的风险转嫁。商务部门的高管高城介绍,美国玩具公司大规模召回涉及的2100万件玩具当中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属于所用的涂料和油漆含铅超标的问题,这一类大概有300万件,占整体召回数量的14%。
造成铅含量超标的原因,既有中方厂家在生产管理中的漏洞,也有品牌经销商在验收环节中的缺陷。第二种情况则是,美方经销商的风险转嫁。2006年5月,美国材料测试协会公布了一项针对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标准,中方制造商生产的1820万件玩具是根据之前的出口标准生产的,美方经销商以不符合新标准为理由召回玩具,全部风险及损失则由中方承担。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让国内外舆论再度哗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被动和被欺压现状毕现无遗。9月21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美泰公司为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并表示所召回的玩具绝大部分是由于美方设计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国制造商的问题。美泰在声明中表示,“愿意承担这些召回事件的全部责任,并亲自向中国人民和所有收到我们玩具的顾客道歉。”
玩具风波的一波三折及发生在这一年的众多事件表明,发力于1998年前后的“中国制造”在历经10年的黄金成长期后,已经走到一个十分敏感的十字路口。至少有两个事实让未来的“中国制造”充满变数。中国制造商已不堪国际渠道商的压榨。在过去很多年里,低廉的中国商品为全球商品的物价平抑提供了巨大支撑,而流通大公司成为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它们与中国制造工厂的利益战愈演愈烈。在浙东等地的工厂,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在一条生产线上悬挂着不同的商标,有些是显赫的国际品牌,有些是国内制造商的品牌,尽管它们都从同样的生产线上被制造出来,但是贴上不同的商标后,身价就会有一倍甚至数倍的差别。
品牌的力量在这些车间里展现得残酷而让人感慨,而制造工厂却很少从这种差异中获得利益。一位温洲皮鞋工厂的总裁很无奈:“中国皮鞋的出口目前完全受制于欧美几家大的渠道商,它们对付我们的唯一办法是压价、压价和不断的压价。一双皮鞋,它们只肯给5美元的价格,我们如果要求再高1美分,它们马上就转身到别的工厂去了。那么,制造5美元一双的皮鞋,我们会用怎样的皮料?进行怎样的节约?不就是可以想象的事情了吗?你能够指望用5美元做出来的皮鞋会是质量一等的吗?况且,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皮鞋厂家的出口生意已经成了一块鸡肋业务。”
8月,中国最大的袜业制造企业浪莎集团宣布,月底交完最后一批货后,不再接受沃尔玛的订单。这家企业每年向沃尔玛提供500万美元的商品,然而因利润太薄,最终选择了放弃。由国际品牌商品和渠道商控制的舆论,似乎一直在强化对中国制造的矮化和诋毁。《环球奢侈品报告》中文版宣称,它通过调查发现,有86%的中国消费者因为奢侈品标有“made-in-china”字样而不愿意继续购买,对于信仰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者来说,“中国制造”已成为炫耀式消费的障碍之一。这份报告说,“目前的状况是谁承认在中国设厂生产,谁就会被踢出奢侈品这个圈子。”
就这样,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还将持续。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样的“蝴蝶效应”正发生在中国与世界之间,而张树鸿就是一个无辜而悲情的受害者。贾鸿渐担心,这么一个关于矮化中国制造的问题,会不会引申到了华夏高科身上?会不会被美国这么一帮子大老爷,给转移到了华夏高科的手机以及平板上面?(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