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道》——碧云深.千山月(1 / 1)

长生牧云录 东羊戊 1062 字 1个月前

千山月,

萧萧落木光阴灭。

光阴灭,

幽泉空谷,

玉箫声咽。

苍茫古道惊云榭,

霓裳舞罢清影绝。

清影绝,

霜华寂落,

广寒宫阙。

我很喜欢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有时候也免不了效颦一番,就胡乱填一些自以为不错的词。

其实,也许填成“萧萧落木霜明灭”会更加直观一些:月色如霜,明灭不定。有着一种异常宁静,也异常悠然的气息,或者还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吧!

而且说不定还能够傍上温庭钧的“小山重叠金明灭”,说起来也算是能够附庸风雅一番。

只是我虽然填了两个版本,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喜欢“霜明灭”。倒不是说“霜明灭”不好,月色原本就是清冷如霜,甚至李太白也曾经写过“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诗句,又怎么可能会不好呢!

实际上“光阴灭”并不好解释,或许可以理解为“光、阴、暗”交替明灭不定,也算是说得过去。只不过我个人却希望,这是“光阴流逝”的意思,我总是希望营造出一种,孤身一人看着月色明灭,感受着时光从身边、从发梢或者从指尖流淌而过的感觉。

那是一种你明明知道她存在,却无法挽留住她的惆怅和无奈,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窒息和静谧,或者还是一种瞬间感悟的惊喜和莫名。就如同偶尔在街边看到了一个异常心动的女子,最终却只能目送着她渐渐消失在人群中的失落;又如同戴望舒在《雨巷》中所想象的紫色身影,在街角处消失的那一瞬间……

其实,我最希望的感觉,或许应该是辛弃疾《元夕》中所写的,“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悲喜莫名,是一种从惆怅转化为失落,最终又从失落升华为感悟的欢喜和赞叹;是佛经传说中的迦叶尊者拈花而笑的自得和感悟……

可能说得太多了,也有些太玄乎了。傍上了如许多的大牌之后,我突然觉得,我依旧不是大牌,依旧只是自娱自乐的普通写手而已。只是我却没有任何的失落,或许我也明白了,若是没有之前的寂寞、惆怅和失落,又怎么可能会有最终的升华和觉悟呢?

或许,这才是我坚持想要用“光阴灭”的原因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