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谈何容易(2 / 2)

听完了李宪的分析,孙卫民暗暗点头。

可同时又叹了口气。

之所以询问李宪这个青年企业家对龙江省经济的感受,是因为临时调控处那边儿委托国家统计局对省国营企业的一个摸底报告出来了。

按照这个对龙江省900多家国企的调查报告显示,到93年十月份,这些企业的总资产为1041亿,可是负债却达到了1007亿。企业负债率平均高达百分之七十七,与十年之前相比,资产增长了4倍,可是负债却增长了8.6倍。很多老国企每天还在生产,但是制造出来的产品往往从生产线上搬下来,就直接拉到了仓库之中。按照这份报告显示,省内乡级以上工业企业的库存产品总价值已经达到了五千多将近六千个亿。

连年亏损,效率低下,产品难卖,资金紧张。

这就是省内工业的情况。

现在临时调控处那边又在干预地方改革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兴工业?

谈何容易。

孙卫民摆了摆手,将案头一份报告中的一页抽了出来,放在了李宪面前,“你看看吧,但是只可以看,不可以对外说。”

哎呀?

看着那蓝色封皮的文件夹,李宪吞了口唾沫。他还以为是什么绝密。

可是当翻开文件夹,看到临时调控处的文件抬头,再看到里面那一组组惨不忍睹的数据时,他的脸僵住了。

原来就是这个东西、

这些信息,谈不上什么保密不保密。也就是政府当这种东西是个秘密,觉得这种集体企业的大败局是一件丢人丢到了姥姥家的事情。

可是殊不知,在民间几乎是个人都已经知道了国营企业不好过的事实。数以百万千万的国企职工,早就像是百万千万的传声筒,将各自单位的情况在民间传开了。

而那些带着血肉筋骨的口口相传,可是比这冷冰冰的数据还要耸人听闻。

“你刚才说的那些,跟我一个小辈的论调相似,纸上谈兵罢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总是想当然的地方太多,太理想化。”

听到孙卫民的评价,李宪心里不服。

他其实还没说完。

报告上面的说的其实并非是龙江省一省工业存在的问题,而是计划经济时代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在93年应该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在三年之后,一个叫吴敬琏的人,会在《改革》杂志上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抓大放小。

也就是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放活小型国企,以达到迅速和市场经济接轨的目的。

不过这个方法,他没敢说。

因为这个理论,将直接导致几千万的国企职工失去他们现有的岗位。

对于经济环境来说,这是一剂良药。可是对于那些活在数据之外的老百姓来说,太苦。

这个方法说出来,自己怕是会被无数人骂上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