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几人与慈云寺众僧一路游玩来到一座桥边,远远看去桥上金光辉耀,灯火通明。《》./《》./旁边的慈云寺的僧人便向唐僧等人介绍道:“几位圣僧长老,可看见那桥了么?那就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金灯桥。我们这元宵灯会之所以被称为金灯桥会,就是因为这座金灯桥。”
唐僧等人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赶到近前观看,只见桥上摆放着三盏巨大的金灯。那灯有水缸大笑,上照着玲珑剔透的两层楼阁,都是细金丝儿编成;内托着琉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喷香。
唐僧向随行众僧问道:“这灯用的是什么油,怎么这等异香扑鼻?”
众僧道:“圣僧不知,这油不是寻常之油,乃是酥合香油。这油每一两值价银二两,每一斤值三十二两(过去算法,半斤等于八两)银子。三盏灯,每缸有五百斤,三缸共一千五百斤,共该银四万八千两。再算上其他杂项话费,只点着三盏金灯每年就要话费将近五万两白银。每年州府举办元宵灯会,倒有一大部款项都花费在这三盏金灯上了。而这重金打造的三盏金灯也只点得三夜,过了今夜就看不到了。”
孙悟空闻言疑惑问道:“这么多的灯油,我看就是点个十天半月也不成问题,三夜如何点得尽?”
众僧道:“长老有所不知,这金灯在前夜开始点燃,一直照明到今夜。按照风俗惯例,每年的元宵夜都会有三尊佛爷现身显露神迹,等佛爷走后,这灯中的灯油也就没了。没了灯油,金灯自然也就熄灭不亮了。”
沙僧闻言一笑道:“想来是佛爷连灯油都收去了。”
慈云寺众僧道:“正是如此,所以我们这里满城里人家,从古至今,都是这么传说的。金灯之中的灯油干了,人们就都说是佛爷收了灯明年便会保佑我们,自然五谷丰登。但若是哪一年灯油不干,就是佛爷没收我们的灯,也就不肯保佑我等届时年景荒旱,风雨不调。所以我们这里的人家有一户算一户,每年都要向州府奉献钱财,以作采买灯油之资。虽说这灯油钱耗资甚多,摊派到各户头上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可只要能够保佑年景顺利,百姓们也都是肯掏的。”
听了慈云寺众僧的诉说老朱心中不禁一动,后世记忆再次浮上心头。如果他记得没错,这年年来金桥灯会摄取灯油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佛陀,而是三头号称辟寒大王,辟暑大王和辟尘大王的犀牛精。他们假扮佛陀,每年前来摄取酥合香油回去享用。
说起来这三个妖怪也算胆大包天,因为这里已经是天竺国地界,距离灵山佛土甚近可以说是佛门的眼皮子底下。而就在这等地界,这三个妖怪还敢顶着佛门的招牌招摇撞骗,骗吃骗喝。说好听点是胆气十足好说难听点就是不知死活。也难怪会被佛门拿来凑九九八十一难的劫数,跑到佛门眼皮底下阄事,不拿他们开刀拿谁开刀!
就在老朱头脑中念头转动之际,忽听得半空中呼呼风响,吓得那些看灯的人尽皆四散。那些慈云寺的和尚们也立不住脚了,纷纷向后退避,同时向唐僧招呼道:“圣僧,回来罢,风来了,佛爷该金身降临到此看灯了。
唐僧闻言眼睛一亮急忙问道:“怎见得就是佛陀前来看灯?”
众僧道:“因为我们这里年年如此,不到三更就有风来,紧接着便是佛爷金身降临,观灯收灯,这已经成了惯例。所以每年元宵节,一到夜半风来就都知道是诸佛降祥,所以人皆回避。”
“贫僧原本就是思佛念佛拜佛的人,今逢佳景,果有诸佛降临,就此拜拜,岂不是更好!”唐僧喜道,却是说什么也不肯与其他人一般下桥避风。
老朱见状对孙悟空和沙僧两人道:“猴哥,沙师弟,既然师父不愿意下桥,咱们也上桥去陪他吧。咱们这些做徒弟的总不能把师父撇在风中撒手不管吧。”
“好吧,那咱们就上去看看。”孙悟空不情不愿的答应道。
孙悟空之所以不愿意上桥也是有原因的,经过这些年的朝夕相处,孙悟空对唐僧的脾性那是摸得透透的。别看唐僧对于他这个大有来历的徒弟并不在意,可是对于佛门的佛陀菩萨之类的却是虔诚恭敬之极。只要一见着佛门的佛陀菩萨之类的,就肯定会化身磕头虫,磕头朝拜不止。
只是那样一来孙悟空可就尴尬了,你说跟着唐僧一起跪拜吧,以孙悟空的身份实力,佛门中能让他甘心下拜的人还真没有几个。可要是不跟着拜吧,唐僧这个师父都拜了,他一个当徒弟的却不拜,未免有些说不过去。而且唐僧也肯定生气没准一时想不开就给他念上两段紧箍咒什么的,那他可就哭都没地方哭去。